9 x0 y% g. Q8 J" P8 k# I* ~6 f9 U这位母亲经过无尽的等待终于等来上帝使者的显现。使者告诉她,她要生一个儿子,还是一个将来要拯救以色列的英雄儿子。她不要吃不洁之物,在旧约里就是象征要圣洁,而她儿子要作拿细耳人,意思就是分别为圣,归于神的人。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上帝并没有先向孩子的父亲显现,却先向母亲显现,相信母亲与上帝更亲近,这个情况与哈拿相似。母亲把使者的话告诉父亲,父亲就求上帝再差使者来,指教他们如何待这个儿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孩子,一定要给他最好的。从小要给他安排什么样的课?找什么样的学校?这个孩子将来还要拯救以色列,那要给他吃什么东西使他长得健壮?要报哪些体育班?这些使者都没提,最好还是再来一次,问问清楚。- _% W1 i4 @1 j2 o+ t
( K& R, l, v% J$ y上帝听了他的祷告,使者又一次来到。只是使者来的时候,母亲在那里,父亲却不在。我们祷告上帝,上帝回应我们的祷告时,我们的心却已不在那里,因此听不到上帝。而这位母亲却是位时时祷告、与上帝亲近的人。使者来的时候,她正在田间,但是她就是在工作时也能看到上帝。她叫来父亲,父亲问使者,我们当怎样待孩子?使者却只是再次重复了上次的话﹕她要圣洁。原来上帝早已告诉父母当如何教养孩子,可我们这些父母还是要再问,看各种教导如何教养孩子的书,参加各种教导如何教养孩子的班。孩子如果这样,我要怎样?孩子如果那样,我又要怎样?而上帝只是给了父母一个很简单的原则﹕圣洁。值得注意的是,使者特别强调作母亲的要保持圣洁。父母要圣洁,然后才能教导子女圣洁。4 Z: @. j" N; Q7 t' u
6 D$ k! H3 |! Q9 M9 ?! a
这个母亲后来生的儿子就是参孙。参孙与其他士师不同,他独来独往,勇猛异常,更像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圣经没有说他父母给他什么特别的训练,或教他什么高超的武艺,但上帝的灵感动他时,他就用驴腮骨杀了一千人。但他最大的弱点就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他曾看中一敌国女子,要父母给他娶来为妻。他父母说,不好吧,参孙说,我要嘛,最后父亲还是跟参孙一起去娶了(14﹕10没提母亲,也许母亲比父亲还坚持些)。参孙父母并非忘记使者要他圣洁的嘱咐,他们告诉参孙不该与拜假神的外邦人结合,参孙却知道只要再坚持一下,父母就从了。这一幕其实身边常发生。孩子要一样东西,父母说,不好吧,孩子说,我要嘛,最后父母知道不好还是给了,以为说一句不好就算教过了。孩子也学会了,原来没有什么必须坚守的原则。) [ g N( t- ?# ?. ^ [( s
K' d9 y$ A$ S& o3 q, b
在娶敌国女子期间,还发生了一段插曲,就是参孙吃了死狮里的蜜。死畜属于不洁之物,他作为归神为圣的拿细耳人,是不该吃的。他不但吃了,还敢拿给父母吃,反正不用告诉父母蜜是从死狮里来的。而他父母也不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吃了。今天,很多青少年做的事,父母都不晓得,也不问。也许都太忙了吧,反正很多事也是小事。参孙这里只是吃了象征着不圣洁的食物而已。然而,小事上的不圣洁最终引向大事上的不圣洁。参孙后来因沉迷于妓女,被诱骗,双目被挖。虽然最后回到上帝面前,在上帝的帮助下,与三千敌人同归于尽,但他为自己的错付上了惨痛的代价。 - M) \7 c E, P3 \. T% l' ^" Z3 c/ ~. M
知道后来发生在参孙身上的事,就不禁感慨上帝的使者当时对参孙父母的嘱咐,要圣洁。参孙父亲问,这个将来要拯救以色列的英雄儿子,我们当怎样待他?上帝的答案﹕不是操练他的体格,而是操练他的品格。只可惜,答案重复听了两遍,还是没能避免这个为人父母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