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我的一位早年移民到加拿大的朋友回国,我们聊起了目前国内移民加拿大的热潮,谁想他听了却大摇其头:加拿大,遍地是金黄色的枫叶,却不是黄金!
# O% @' R% T& v1 T5 O+ i% H: S8 V3 U* M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一定要亲口尝一尝。我这位已经尝过“梨子”滋味的朋友一说起国内某些办理留学、移民加拿大的中介,就很激动:他们无非替你到使馆去领张表,回来填一填,再给人家送回去,能不能留学、移民,还不是全靠你自己的实力?别听他们跟你神吹和使馆负责什么什么的老外怎么“熟得称兄道弟”,其实,人家认识他谁呀?顶多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老外有这个习惯,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你主动和人家How are you?人家一定会热情地礼貌地回应――这让不知就里的一些人看见了,还真以为“和人家熟得不行呢”!另外,对于一些中介机构对加拿大某些避重就轻、夸大其词的介绍,比如,什么留学之后可以转学到美国啦;什么社会福利高、最适合人类居住啦,什么将来可以转去美国发展啦,等等,我的朋友表示深恶痛绝,并愿意在此就加拿大的真实情况做个评判,供有兴趣前去留学和移民的人士参考: - _# r% G; q5 N1 L2 @' t8 j
2 Z' i1 C) C& ] Q5 R2 h& Z. u( _
1.关于加拿大教育水准高,设施好。
, A# D7 V" K0 L _: `
" S# \( E, {+ A9 @- @+ h+ c0 S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是不错,可是教育质量就不敢恭维了,尤其是中小学。小学生上课都学些啥? ――玩游戏、捏泥人、做手工!一个中国的小学生学的东西能顶他们的中学生。由于学生没有压力,完全放任自流;老师的责任心也不强,绝没有为您的孩子补课那份闲心。另外,和任何一个“教育发达”国家一样,加拿大也存在许多教育水平低劣、设施简陋的所谓大学,而这些“大学”,无一例外都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属于私人性质,以赚钱为目的,教育质量和设施当然不容乐观。可问题是,类似这样的“高等学校”正是利用了某些国人对洋文凭迷信的心理,再经过国内某些留学中介的包装之后,以“国际著名高等学府”的形象堂而皇之地招收学生,甚至有的广告居然出现在国内举办的国际教育展上,让人不可思议。2 F8 U i6 L5 w6 a0 s2 v
3 o& J7 I$ M/ l9 w7 V# N
点评: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就都圆。新移民最好先别忙着把孩子接过来,先让他在国内读完小学中学,再到加拿大读大学,这样中西结合,可能是最佳计划。另外,遇到那些门槛低,几乎没有什么入学条件就保证你能拿到“国际文凭”的学校,不妨打个电话到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外国学校和文凭认证部门去查询一下,或登陆他们的网站,看在不在所公布的正规国外学校名单里面,否则,拿到的文凭至少不会被两国教育机构认可。
# p; g. \% D) r- g3 _4 h1 D1 g) X/ ]/ T1 s/ B6 U& P
2.关于学费
[& H/ X; ~7 e+ ]; c, B' `# `' g$ y
% R: {' G/ l3 A; P1 b, ~留学中介的人会左比较右比较,告诉你加拿大的留学费用比美国、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低,可是究竟能“低”多少呢?让我们根据他们的说法来对照一下(以人民币为单位):
$ F) J5 s5 E: W, Y# L4 @6 J
5 L" S3 j# P0 f5 Y加拿大12万- 15万/年,美国20多万/年,英国费用和美国差不多,澳洲10万/年,新西兰8万/年。
6 n8 ]8 Y2 K- f- i) ?+ M7 E
7 ^7 y$ C, t7 C乍一看,加拿大的费用和它自身的优势相比,确实比较“合理”,可是,别忘了,加拿大是不允许留学生打工的,而美国、英国和澳洲、新西兰等却都是可以合法打工的。对此,很多中介会告诉你:在加拿大的校园里可以打工,仿佛又让你吃了颗定心丸。但是,请别忘了,校园里的所谓打工,都是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工作,比如研究生实验室杂工,帮助导师做一些研究课题等。这些工作对学本科的新生来说根本指望不上,更不用说相对于每年到校的几百名海外学生,落到你头上的这份工作概率能有多高了。而且,这个数字只是个参考,实际的费用有可能还要高,因为加拿大的学校收费和各地区生活费用存在很大差异,比如魁北克省,费用就低一些,但是你要会法语才行。/ I1 T1 q/ ?4 x6 G
, y) A4 ?, T. v3 t' ^# m
点评:咱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搞数字统计并过分依赖之,要知道,数字只是个参考。无论哪个国家,学习费用都要根据学校(公立私立、名气大小)和专业的不同而定,有时会比想象的相差很多。另外,打工也不是什么正经路子,不说别的,有几个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能比得上当地的高中生?攻下托福600分的人,到了以后还是“聋子、哑巴”,能在课堂上跟下来,晚上一两点钟做完功课睡觉就不错了,哪儿还有体力和精力去打工呀? b& c2 z) s I* f
) O' O2 ]9 K2 N$ h! ?
3.关于社会福利
. f0 X! ?. j$ e9 w1 F
/ J1 d: y( Z& @6 p& r加拿大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非常完善,但受益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中青年人的负担很重,是主要的税务承担者,要享受这些福利,就要等到退休以后了。如果你想到老了能够安枕无忧,那么就必须找到一份工作,除了按期缴纳政府养老保险金以外,从年轻时就要实施退休储蓄计划,每月从工资中划出若干存入固定账户,待退休后再逐月动用这笔钱,否则到年老时仅靠政府发放的养老金是不够用的。另外,很多福利新移民并不能享受,比如“托儿补贴”。因为加拿大移民部规定,新移民入境时要带够相当于半年的生活费用,这样,刚来的人就无法申请“托儿补贴”。这笔费用是非常昂贵的,新移民家庭未必能承受得起;养老金和退休金要在加拿大住够10年以上才有资格领取,新移民是轮不上这样的好事儿的。另外,失业保险金的领取也是有条件的,首先,你要工作够一定的时间(目前要求累计工作900小时以上),而且是全日制的工作;其次,失业的原因只能是因为雇主生意不好、需要裁员而解雇你,自己辞职或因为表现不好被老板“炒鱿鱼”是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保险金可领取的时间最多也就1年,有的甚至只有几个月,每月发放的 数目也有限,一般为受雇时工资的50%,最高每月不能超过500加元。
# N4 F: i( m9 h: ?* G7 N r
1 `8 ^5 I! q) r/ M4 X4 z7 m所以说,加拿大不是个养懒汉的地方。而对于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优秀的新移民来说,又怎么会满足靠政府救济过日子呢?况且这种救济只是临时的,让你饿不死、暂时度过难关而已。我就认识一位早年移民到加拿大的大陆人,自己没什么本事,一直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主要吃救济,偶尔回趟国探亲,光差旅费就要攒好几年。当然国内的人不知道这些,依然觉得他很风光,很令人羡慕。5 D+ b/ D [5 ]* q: l
( n+ j" X* ^ z3 f' P点评:谁都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如果在国内都不好立足,也别指望到了国外就能怎么样。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是很难受的,难怪人家要抱怨很多新移民是去“摘桃子”的了。
' e- K2 `( F6 g% U; T4 A* [# G4 f* W2 g
4.关于“最适合人类居住”1 x' t, a. i. d- g% ?$ U: w
: x0 j# A! T/ J8 m8 j
虽然加拿大景色秀丽,污染少,那主要是因为人少的缘故,而加拿大绝大部分地区冬天非常寒冷,西部温哥华地区虽然好些,但是到了冬天雨水不断,令咱们北方人不习惯。只要大家在冬季留意一下电视《新闻联播》的国际内容,相信会有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加拿大冬季有时候并不比咱们的大雪封山、交通堵塞、政府救援差到哪里去! % X1 i& K! @* c5 Q3 v7 N3 ?' w; M
9 S3 {* q! }$ m" s
点评:“最适合人类居住”不等于“最适合人类工作和发展”,尤其是在加拿大经济持续低谷、失业率长期徘徊在6%- 8%的现实下,新移民来到之后,一年半载找不到工作是常事。对于技术移民来说,没有工作和稳定的经济来源,即便享受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时间久了,也不会舒服,要不怎么有那么多人回流?有那么多“太空人”为了兼顾生意和保持移民身份在加拿大和港台、大陆之间穿梭飞行呢?我认识的一位国内知名教授的一件伤心事就是――他的一名很优秀的博士学生目前在加拿大“开杂货铺”。' ?7 d2 a8 |. z$ p( f4 l
) S/ e7 l" I. O, U5.关于与美国接壤,经济发展良好,进出美国免签证. x( m, {2 E: c# O/ o
6 U( _9 E2 ~$ p- X w
去加拿大等于去了美国,真的吗?要是那样的话,我早就把家搬到美国去了!/ A7 n3 L* l- F3 [. H3 a6 H! {6 R: g
! x. c, N- S, h2 m. D由于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极强,有人说加拿大是美国的“制造业后院”,并不过分。打个比方――美国一打喷嚏,加拿大就感冒。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处于低谷,加拿大的经济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咱们办公楼午餐还订盒饭呢,加拿大人为了节省,都是自己带饭,用微波炉热热吃。当然,如果你移民取得了身份,到美国――旅游、探亲会很方便,否则,留学生要去美国,那得先看看自己手里的护照,再想想要到哪里申请签证吧――回国!而可悲的是,正是由于持这种幻想和误解的大陆人太多了,前赴后继,一股脑往加拿大挤,结果反倒让人家把对咱们申请留学和移民的资金要求提高了。
3 c6 W6 c* K5 u: ?- r- d+ |$ w9 o; H: F
点评:有人为了赚你口袋里的银子,就喜欢让你在朦胧与含糊之间“浮想联翩,自我陶醉”――诚然,美国加拿大紧挨着不设防,但是,那可是边界呀,想想每年有多少由于偷渡美国而遭到遣返和射杀的墨西哥人吧。咱是中国人,不办手续到香港去,试试看?
; z' ^3 v D e
{3 z7 K, `6 k' C I, P6.关于留学加拿大,1年以后再转到美国上学5 e4 a/ M. F+ q7 i$ z/ r) O
& H# l4 [# w" B+ s9 v8 A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种神话。转学的关键是对方要有接受学校,能够承认你在加拿大的学历和学分,另外,所谓的联办学校转学大多数其情况下也只是在后半学期到母校去上上课,参加一下毕业典礼,找找感觉而已。如果你持加拿大绿卡完全可以,如果仅仅是留学生的话,就很难了。如果以前有什么“美加姊妹”学校可以这样运作的话,估计现在这个漏洞(或者应该叫做隐患)也一定被美国移民当局给堵上了。
: S4 R& S! o1 b' U& Q* J2 z7 f
点评:咳,美英攻打伊拉克以来,美国国内的警报等级已经升至“橙色”了――我就不用再说什么了吧。 3 C* x O8 g/ T' g. c
0 _2 h5 U7 u+ K/ {8 X: _
7.关于医疗
4 G4 }" X; G" `/ R+ h0 H) ?- C& A6 h: F. x* O( T
加拿大的医疗福利制度在全世界是数一数二的,看病不用花钱、医疗设备先进、医生水平高,但这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据我所知,安大略省的医疗费是全免的,而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亚省则每个月要预交几十元的医疗保险费才能享受免费医疗。就算看病不用花钱,吃药可得自己掏腰包,而且一点儿也不便宜。另外,“免费的医疗”和“优质的医疗”可不是一回事,恰恰是因为免费,使得很多病人和医生滥用医疗资源。比如,急诊经常要等四五个小时,想做个CT,要排队等个把月…… ( |) E0 Z7 b2 X+ _. u
$ H; K! F7 v' }" E6 G& c* m点评:相信我们对曾经的公费医疗都还留有印象吧?在国外,私立医院的发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公费医疗的“大锅饭”造成的。近来,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呼吁改革这种由于制度而造成的浪费和弊端,但是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广大的人们还得继续“享受”公立医院的“便利”,同时要为吃药支付不菲的钞票。% T0 v* p+ n# x$ z
6 [1 H0 n' ?2 ?0 k. P8.关于高工资! {9 k& W. j3 Q7 P+ D1 J
$ a( h7 j1 Z, Q! _' m" D
在加拿大挣钱比在国内多,这得看你怎么算。IT业的精英们能拿到七八万加元的年薪并不奇怪,换算成人民币就是好几十万,可遗憾的是,工资表上的七八万年薪到了你手上就只剩下三四万了,因为加拿大是出了名的“万税之国”,一个人的收入最高要被扣掉约50%的税, 工资越高税也就越重。但是,很少有中介公司会主动跟你谈到加拿大的税收,而他们所谓的“高工资”,实际上都是“税前工资”。* z3 r; N, @ {! T) Z* d9 @
) U2 Z) [' p* {1 x点评:和某些中介公司接触,最好随身带上风油精或清凉油一瓶,遇到被蛊惑而体温升高的情况,涂稍许剂量于额头或太阳穴处,自然风干,症状便自然消失。
/ O' Y2 g. D5 e5 ]/ ], V$ \
; w8 O/ i8 r1 W: U' i4 s9.可以去美国发展
, x) c' g* j9 Y1 _3 }' w* N( e% Y( u7 S1 d8 w3 k3 g
这是最具诱惑力的一条,让无数人为之“竞折腰”。可是,在取得加拿大公民身份之前(3年内)到美国发展的 可能性几乎为零。% n+ S; \) b$ F3 y8 U
# N: q' R% _0 N3 {$ h
点评:虽然去加拿大移民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去留学的人也打算将来能留下来,但是,不知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去加拿大移民的人都是哪些人?据我所知,很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移民加拿大是出于某些特殊目的的,或为了转移财产,或者为了取得外籍身份,回国内投资时能够享受优惠的“外商投资”政策待遇,或为了在加拿大注册“国际公司”,杀回国内市场……而一般的人,经济和技术能力都不怎么突出,也赶时髦、随大流,张罗着移民加拿大,结果遇到种种未知障碍,就业受困,前途受挫,发展和赚钱的机会还不如国内,得不偿失。看到国内发展的日新月异,同学、同事的事业蒸蒸日上,让很多移民人不免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来。看来,要做移民决定,还得从自身条件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脚踏实地,通盘考虑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