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看到这篇文章,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号称高福利的加拿大,远不如好多国家。) H& m4 O$ e8 R- Q6 \8 J4 c
在今日俄罗斯,任何老百姓不管是什么背景和地区,哪怕是外国游客,遇车祸或意外火灾,被送进医院,都不必付押金,就立即获得救治。在俄国人看来,急需动手术的病人因无钱而被拒诸医院门外﹑不缴钱不动手术﹑病人因无钱而被拒绝治疗,是匪夷所思之事。
. c7 E6 q" a2 J4 H% _: g
7 s2 B) n$ g* K d! [: p 还让中国民众想不到的是,俄罗斯居民住房实行无偿私有化,人均十八平方米以下的部分无偿转给个人,十八平方米以上部分也只缴很少的钱。, t3 o2 v# q& D/ l% Z$ Y: Y
$ C- G# Z4 \5 |7 J1 r 俄罗斯政府三分之一的财政预算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公共品的建设,维持社会保障体系,关怀弱势群体的救济项目有数百项之多。俄罗斯各地政府每个季度都要调整一次贫困线即「最低生活标准」,作为向穷人发放补助金及社会保障的依据。
% g4 p w7 b' c- U5 Z+ e# ]0 [ ( W2 O& p" x+ w
从小学到大学免费8 P) Q8 ^8 I5 U7 I
' @3 t5 p( W) q3 q" J [- Z& s
最令许多国家民众羡慕不已的是,俄罗斯的公立小学到公立大学费用全免。一九一七年之前,旧俄的全国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即革命后的头一个月,新俄政府教育部就建立全俄扫盲紧急委员会。政府规定,凡是年满八岁至五十岁的国民,都要参加扫盲识字班。据统计,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七年的十年间,有一千万人学会识字。一九五零年代初,苏联政府宣布全国已经消灭文盲。一九七二年,苏联宣布完成普及完全中学义务教育(十年制和十一年制)。除免收任何学杂费之外,国家向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向一至四年级小学生提供免费早餐;向多子女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增加提供免费午餐;每个学年开始前,向多子女家庭的每名学生提供五千卢布(约一百七十美元)的补助金,作为购买服装、鞋、文具、练习本等的费用;中小学生的假期,有各种夏令营供孩子们休息和接受必要的教育,所有费用都由国家或单位承担。为保护学生安全,学校设有保安人员,费用由国家承担。一些人口稀少地区的中小学由当局合并,一些中小学生上学走路太远,政府号召教师「领养」学生,但生活费就由国家承担。# ]/ s7 T( R5 ^5 `2 z+ a
6 h( E4 D8 V% ?, G 俄罗斯政府还建立了许多开发青少年专才的专业辅助学校,培养音乐大师。校外少年宫和青年宫,更培养大量多门类艺术人才。苏联还设立了许多技术职业学校,以满足经济需要。3 }6 g7 V5 Y9 X! I [! t
0 m/ r/ D: a& R; N5 r
私立高校遍地开花,为那些考不上公立大学的人增加了就读机会。公立大学因经费紧张,开始招收自费生和自行接受外国留学生,令一些家境贫寒的优秀生入学受阻,民众要求政府保障公费名额,特别是一些名校。& G$ o6 k2 b& E/ L2 |% p$ m
" l9 c5 F; g& h
现在,公立大学已保证五成名额为公费生保留。前些年出租的大学生宿舍全部收回,以解决外地大学生的住宿问题。
' `6 Z( K, l; D5 x( X8 \: z $ a- O: l0 y) @4 {
医保成为制度亮点# p; t v0 a o0 t0 b3 d
( F Q/ X% Z& |. [* G9 { 医疗保健制度也是当下俄罗斯成就的「亮点」之一。其实,前苏联时期全国就已建立多级公费医疗体系,尽管弊端不少,但俄国继承了其中的合理部分,而法律更规定,医院不得经营药房或药品销售。
: o8 i! f" L! z; v- h2 k
r. W+ ^: ?! j+ c4 z, g 目前,俄国公民和已领取长期居留权的外国公民在公费医疗上享受同等待遇。这里包括免费医疗:门诊、住院、紧急救治、部分疗养院疗养。居民生病,若非急性病,都可去居住地所在门诊部就医。诊治费用包括挂号费、化验费、治疗费和初步的仪器诊断,如超声波、X光透视等,全部免费。若病人需要进一步治疗,则由各专科医院或市级医院诊断,一旦需要住院,一切费用由国家承担,包括伙食、护理费等。如患急病致电「零三」,急救车医生带着必要的仪器和药品上门诊治,或立即入院治疗。这一切也是免费。年老多病者多由市级医院组成的审查小组根据保健医生推荐和各科医生诊断。因病确定的残疾人士看门诊时由医生开出免费处方,到指定药房领取。
9 q/ e- x# q- ?) k2 M! Y7 U
0 R& e- }' C g8 L" J 目前,俄国已实行「双轨制」,即国家公费医疗保险与私营医疗机构并举,但公费医疗仍占主导地位。俄国走向市场经济道路之后,全民医疗保险经费来源起了变化。一部分由雇主向国家公费医疗基金缴纳员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五左右作为统筹医保基金。另一部分即绝大部分,由政府财政拨款给医疗保险基金,以解决不足之数。联邦的社会保障和卫生部每年都要通过竞标安排采购药品,供应免费药品给医院和急救中心使用。* B' I& B2 U' X9 P9 K0 e' I% k/ F2 D
- r- S4 r/ {% H6 A5 i 俄罗斯在医疗改革问题上颇有先见之明。在九十年代的私有化的浪潮中,国家坚决保留前苏联的公费医疗体制,至多批准一些医院兼营收费服务。前苏联时期,医生不允许私人开业,而目前俄国已批准医生私人开业。首先从牙科开始,大量私营牙科中心出现,接着一些非市政府所属的各部委医院开始对外收费服务。普京任总统期间,在石油美元收益涌现的有利条件下,着手改造全国医疗系统,首先从改善普通民众的公费医疗条件开始。6 u: n) @8 p. t9 X
, O0 b; F" i( h
二零零五年,在普京主持下制定了《国家健康规划》,由时任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负责监督实行。为实现这一规划,政府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区级保健医生及其副手即护士的工资,相应每月基本工资增加四百美元和二百美元。原来俄国的区级保健医生工资低,有办法的医生纷纷辞去公职转向私人诊所工作,原因就是国家医院工资太低,造成保健医生不足,导致看病难的问题。急救中心的医生和医士、护士的工资也有大幅度提高。其次是加强公费医疗单位的技术设备,购进大批西方先进的医疗设备发放给基层医院,同时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设备的操作。
! ~( ~; j) f1 i8 a# _. Q8 l( u
. k7 T$ d: \* Q' `( c w2 ` 俄国的医疗保健经费目前已由国家一家承担改为多方筹集。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公费医疗的拨款,二零零六年国家拨款约三十四亿美元,外加地方政府的拨款。零七年拨款五十七亿美元,至零九年计划再拨款一百二十八亿美元。另一方面,国家鼓励企业和个人自办或参加商业性医保。有条件的企业或者建立自己的医保基金,或者参加私营医疗保险;同时支持个人参加私营医疗保险基金,政府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m- \4 o4 o$ N6 t: r
6 }8 \6 l& @8 \7 ~. m8 x
值得一提的是俄国在鼓励生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俄国人口下降趋势已危及国家未来安全,同时俄国又谢绝外来移民,唯一出路只有鼓励本国人多生子女。女公民一旦怀孕,国家立即开始发放补助金。除有半年的产假外,还可停薪留职三年以照顾婴儿,由所在单位(就业妇女)或国家社保部门按月发放补助金。婴儿产下以后,母亲可以获得政府发给的「母亲资本」作为奖励,约合一万多美元。母亲可按自己的选择使用这项奖金。只有一亿四千一百四十万人口的俄国,人口处于下降中,保障公费医疗和民族保健成为迫在眉睫的国家任务。
2 L/ ^" w$ O4 w% a( G 7 \* O ` E- r/ \/ B" k: U
实现居者有其屋理想8 W2 a" J4 J. x8 ?
0 G2 y( B* B: i) z5 O+ y$ P
「居者有其屋」,是二百年来许多国家革命党招揽人心的口号之一。各国执政当局为维持统治而解决住房问题也绞尽脑汁。九十三年前十月革命就把解决住房问题作为夺权后须完成的重点任务。当时,许多富人贵族离国,留下大批空房,苏维埃政府将其提供给涌进城市的农民和士兵。安排穷者住进豪宅,自然不可能一家一幢或者一套公寓,而是几家合住,每户一间房,厨房和卫生间集体使用。这种「集体公寓」一直保持到现在,已有九十年的历史。& P" o' _* a, G O- }
% q3 w' `: v$ y4 X7 s; r 九十年代初,叶利钦推行国有资产私有化。时任民选莫斯科市长、经济学教授的波波夫建议为住房私有化立法。莫斯科市政府决定,凡在莫斯科有常住户口的居民,均可自愿办理居屋产权无偿私有化手续,将住房无偿转到自己名下,成为所住房子的业主。其道德上的理由是,在前苏联时期,全国一代代老百姓将「剩余价值」贡献给了国家,国家有义务补偿。接着,全国各地纷纷仿效,让各城镇普通居民及一般职工「私有化」自己的居屋。这是前苏联从未有过的事情。0 T% F2 o' r1 C: V7 L/ o. Z/ R
X a1 }: A% {/ `9 i
其实,从前苏联赫鲁晓夫时期,政府就着手实质性的住房改革,大力开发经济适用房,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提高平民地位和尊重人的价值。这一政策在苏联全国范围都得到贯彻,各地大建五层﹑不用电梯的楼房,落成时间短又降低成本。这些住房都以福利房形式免费派发给平民居住,很受民众欢迎。0 X/ o$ D. d7 R/ d, s7 V
1 O4 v/ }1 E3 v( p& y 七十年代,前苏联大发石油财,政府有钱开发新一代平民住房,在质量上有很大提高,五层以上配备电梯,房间﹑厨房都大了,卫浴和厕所分开,走廊也宽敞。这些住房仍以福利房形式分发给居民,居民有居住权,可以互换,包括异地交换,但不可以出售。居民去世后,房屋归还国家,由房管部门分配给他人居住。居民向国家租用居屋,支付不多的租金。当时还放宽了住房建设的尺度,同意国民自己组织起来,组织建房合作社,自筹资金,国家免费提供土地,成本相当低,也是一些低收入国家通行的办法。当时苏联各地都大量建造这类住房,相当于「自建公助」。
/ b2 \) j( }, M0 l
2 b) {& P# u& U9 v' n 前苏联解体后,俄国经济全面市场化,房地产业也不例外。转型中的俄国基本继承前苏联实行低收入低消费的政策,国家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国民住房。数十万家庭排队等待国家分配福利房,新政府承诺清偿欠债,继续解决这些人的住房问题。5 }3 f8 Z# U1 f2 T/ j$ J! m
' `. W0 h0 e" d1 f3 l4 ~ 俄国成千上万无产者一夜之间「免费」成为业主,是俄罗斯民主化和改革带给老百姓的切身实际利益。产权转移自然也带来相应义务,包括缴纳财产税(退休人员免缴尚在斟酌)及维修费等。业主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住房,包括买卖、赠送和作为遗产留给后人。有些居民不愿办理私有化手续,仍然居住在原处,向政府租用原住房,缴纳很低的「社会租金」。
8 M$ K/ ]* }! p L$ l% u5 U ! P% m# N& Q; A
市场经济给俄国带来了新变化。「天价房」出现了,莫斯科每平方米均价七千美元,商务级则超过一万美元,只有富人才买得起,尽管金融风暴以来房价下降幅度已近二成。如此高价,一个原因是莫斯科地产商将新建房的四成交给政府,以换取政府提供的建房用地,至于费用则转嫁到买家身上。据莫斯科政府说,这些收来的新房用于分配给等待福利房的年长居民,首先保证二战老官兵(已基本解决)、残疾人、受过前苏联政治迫害的家庭等。至于年轻的新婚夫妇无力购买婚房,政府采取措施协助他们解决住房难的问题。其做法是,先租给三十岁以下青年夫妇廉价公屋,同时给他们发放低息房贷,垫付首期款。- w: N* [4 M5 \5 ~5 ]
1 C2 }! ~# `; Y, V& \
普京任总统期间就制定了由国家出资的住房建设计划,由时任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负责落实。到今年二零一零年,政府将提供四千一百五十亿卢布房贷,增加住房八千万平方米,使有能力购房的家庭从百分之九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协助十八万一千七百个青年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目前由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继续监督实施这项规划。
4 @2 \) {7 k! ~, n $ p- S. I- s6 f5 a3 x
政府如此善待年轻家庭,是要鼓励多生子女和收养更多孩子。政府还向多子女家庭无偿提供独幢住宅及小巴一辆。这项社会福利为其它国家所少见,也是继承前苏联政策的结果。) ~" m$ m% Y! A, `( H& r7 J8 A' W
2 A5 J" n( l% Z1 _5 o1 \ 能源价格上涨,引起水电煤气取暖等公用事业费用上涨。对此,国家物价委员控制上涨幅度,地方政府也量力而行地向居民提供补贴。目前莫斯科市享受这种补贴的家庭近六十万个。凡只拥有一套住房的业主都可以享受这些补贴,如有两套以上则按标准收取。仅这项开支就占国家和地方财政的相当部分。政府还规定,公用事业费用不得超过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十到二十,超过之数由政府补贴。凡家庭人均收入过低者,公用事业费一律免缴。& }* X5 C- E# _) _2 o2 n7 ~
# K) M) o( _) o7 ] 俄国医疗﹑教育和住房等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但问题不容低估。尤其在前苏联解体后及经济滑坡期间,教育拨款曾大幅减少,教师工资菲薄,师资流失,法治混乱,贪腐猖獗,学校变相收费,令免费义务教育蒙污。进入新世纪,俄国开始全面整顿,经济改革也深化到教育领域,出现了一批私立教育机构,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由于收费昂贵,只有富家后代或新贵子女读得起。
# u7 @! N- w. D& e. q k6 o; H [ / l7 p0 |) W2 E" `3 k
特权弊病不容低估) y( y( C3 g2 h- j4 A0 k
$ L1 a$ ]# X& b$ ~6 _ g+ k
在公费医疗方面,今日俄国仍留有一定的特权制度,而这些也是前苏联时代的「遗产」。前苏联建有为高干和精英服务的专门医院是公开秘密,尤其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在时任卫生部长恰佐夫院士的策划下建立卫生部第四局,建有特别医疗系统,专门的医院、门诊部、特供医疗器材和药品,包括进口设备和药品,占用大量国家公费医疗资金。这一特权制度有些一直保持至今。- N, ]( Y; _" S) M+ x9 }) c
/ `0 ?' R( v, u: G ^. R9 d
惠及全体国民的健保制度也并不「万全」,像骨髓移植一类手术的费用仍须患者自己负担。面对一万二千美元的费用,穷者只能「望医兴叹」,凄然落泪,而富豪却愿意用三千万美元去买一名足球队员。对此,莫斯科内镜外科与碎石术中心的博士勃隆斯坦指出,三千万美元可以购置十七万四千部残疾人用车,或者六万部程控轮椅。另外,一些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贪腐成风,不久前联邦医保局正副局长全都锒铛入狱,罪名是利用职权在发放公费药品拨款时变相强行收取贿赂。莫斯科等地房价暴升及出现「天价房」,除了巿场的因素以外,花在官员身上的费用超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各种公开和不公开的费用占造价几近一半以上。- R% g6 \/ t( S3 |4 N# s
+ h* x( W. I7 V& c1 _2 n 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好制度,没有也不可能有忠诚度﹑廉洁度不容怀疑的好领袖及好官员。但重要的是,今日俄罗斯实现了政府及领袖须经民选产生,也受到人民的监督。其实,这才是俄罗斯当局「善待」人民的真正动力。人民也藉选举掌控自己的命运。
& n$ p* e: ^6 G& e" h7 z . Q: H: G: t J/ H" ~9 G8 F) ~ \! V# n
二零零七年,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极具震撼力﹑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指出,俄罗斯从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六年,经济总量增加七成,但员工的人均收入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扣除通胀后,实际增长超过百分之二百。
; m9 _- m7 D* J
$ P, X7 ]# |( W4 f6 e: D5 ?6 n 今天,外国游客走在俄国各地,只要留心总能发现十月革命的「遗迹」,展示社会主义苏联的历史。这个国家曾在国际舞台叱咤风云七十四年,令西方世界胆颤心惊。俄罗斯人民珍惜这段历史,正如英国政治领袖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评价,「他接手的是一个仅有犁杖的俄罗斯,但他死后,留给人民的是一个核大国」。; p9 O4 m7 C9 ^
, W. b* U+ q+ S1 N- m* ] 经过革命与战争的俄国终于跻身现代化大国的行列,民族先贤的伟大梦想成真,但为此作出惨烈牺牲的是俄罗斯人民,他们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有权享受革命及现代化的全部「红利」。
( y9 c3 U5 M6 Z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