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9|回复: 2

给爱花的闲着发呆:有关芍药分根

[复制链接]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09-9-21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花中皇后—芍药8 y2 T- V8 Q& i# w; H. A+ K
2 |) y" p3 ~* A9 s+ }% H/ p
       ——汪菊渊6 h0 ]3 P6 i' q3 P! C: ^
2 I, Q5 v5 H. e3 B* Y" m1 ~2 H/ L
 2 T' f1 h: Z' W& @1 Y; Y& d9 l

! T" b6 J: B, F6 z/ O  芍药自先秦以来就有记载,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科花卉。据《本草》:“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芍药的别名还有:没骨花、余容、犁食、婪尾春、黑牵夷等。+ d/ t2 L% V6 q5 g0 C
1 i1 Z, O6 W- ]6 K' ?. B! n
    芍药是宿根草本植物,具肉质根,秋季经霜后,地上部分枯死,地下根部生新芽,至翌春出土,茎丛生,羽状复叶,枝叶潇洒姿优。初夏(五月)开花,晚花品种要到六月中、下旬。花大而艳丽,有单瓣或重瓣,花型多样,花色或红或白或紫或黄,灿烂绚丽,很多品种都能散发芳香,令人心醉。$ y1 r' \5 x7 W% `+ c

% H! W$ t  N1 J+ Y* x6 }- x! k3 o    颂咏芍药的诗词历代都有,以宋朝为最盛。对群花加以品评的有宋朝陆佃,他在《崥雅》中写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评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国外有人认为勺药是“花中皇后”,而杜鹃花是“花中帝皇”。
* r0 o) C5 h% R2 [; L5 l0 E4 q7 u- B8 D/ U
    芍药属于毛茛科芍药亚科芍药属。芍药属植物约35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根据其生长习性和花盘形状分为两组。一是牡丹组,系落叶灌木或亚灌木,花盘杯状或盘状,革质或肉质,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我国产三种(不包括变种),即牡丹、黄牡丹和紫牡丹。二是芍药组,系多年生草本,花盘不发育,包住心皮基部,不很明显。芍药组植物约30种,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另有二种产美洲,有的把它们另列为一组,称美洲芍药组。' f4 y0 o& i6 Y2 \; x1 x  `
4 i+ y; f% @7 t% l( [  P
    国外产的芍药组植物,都是花卉的重要种,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种:蕨叶芍药,花血红色,原产保加利亚和高加索;淡黄芍药,花淡黄色,或带浅绿色至白色,原产黑海和里海之间地区;黄芍药,黄色,原产黑海和里海之间地区;红心芍药,花白至深红,原产欧洲南部。
9 `; S; K5 S- K" i/ n
* k1 y3 ~' M0 `* l4 l+ B+ W; N    我国产的芍药组植物有八种和六个变种,其中通常直称为芍药的,是近代芍药品种群的主要原种。八种芍药分别是:草芍药、美丽芍药、芍药、多花芍药、白花芍药、川赤药、新疆芍药和窄叶芍药。" X) ]0 g, p/ r- m3 l
  W1 O4 Z6 ]' }' I/ H! Y' l/ ?" ^
    草芍药别名山芍药、野芍药,花白色、红色、紫红色,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东部、贵州、湖南西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陕西南部、山西、河北、东北。在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其变种有毛叶草芍药。
0 K1 }- L; ?( e) H
3 z9 G( y2 A+ N$ B3 J    美丽芍药花红色,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6 N- P& {9 i; |1 r4 y

* ^+ o5 s$ [0 N, K( q. h+ w  p    芍药花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在朝鲜、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其变种有毛果芍药。
- {; M8 y# P* z3 r
6 X2 C( ^; N7 f  C/ t0 k    多花芍药花白色,主要产于我国西藏南部,在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r' s) @  M; N  m

5 `, ?3 p! I2 `9 G5 a    白花芍药花白色,产于西藏南部。
! ~9 T6 ^9 o* z+ S4 f8 ]8 r( i% w& M9 C# d: D3 a7 m( B
    川赤药的花多为紫红色或粉红色,主要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东部、甘肃及陕西西南部。其变种有毛赤药、光果赤药、单花赤芍。
" e5 r# Q# D; h# t7 T$ t0 k  j- d2 @+ l
    新疆芍药的花红色,产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
" ]0 g" z. L  K
, y  v% \; X7 O' |: p3 G5 O    窄叶芍药花紫红,产于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及天山山区。有变种块根芍药。
6 M8 N  j+ j6 v
' h7 z7 K) `4 `" Y) E- |: Y. e  c    芍药不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药用。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是镇痉、镇痛、通经药。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一般都用芍药栽培种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后的成品质量好。野生的芍药因其根瘦小,仅作赤芍出售。中药的赤勺为草芍药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泻肝火之效,主治月经不调、痰滞腹痛、关节肿痛、胸痛、肋痛等症。9 C. M2 H% m& u/ [% b( ]5 u% |
4 i- {' o+ m( Z4 @4 }; |
    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拷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
; [* T8 a/ L! {. s8 K- }: y! k; f) Q' t' e1 B: \- ^- Z: j
    芍药花大艳丽,品种丰富,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花开时十分壮观,是近代公园中或花坛上的主要花卉。或沿着小径、路旁作带形栽植,或在林地边缘栽培,并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时单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赏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药构成专类花园称芍药园。
& t& K3 A  t! D/ D4 F& f6 y) P7 s; B/ F" k# s
    芍药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篮。如在花蕾待放时切下,放置冷窖内,可储存数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为重瓣品种;单瓣的插瓶,几天就辨落花谢。' z6 E/ A, g/ K/ l

' q% q# B" n9 S    芍药栽培的历史悠久,据考证汉时长安地区就有栽培。盛产芍药的地区常随朝代的变更而变迁,隋唐后是扬州,极盛于宋。刘颁《勺药谱·序》说:“天下名花,洛阳牡丹,广陵(即扬州)芍药,为相牟埒”。《本草》载:“芍药……处处有之,扬州为上”。周文华《汝南圃史》称述“扬州之芍药冠天下”。陈淏子《花镜》中也认为“芍药推广陵者为天下最”。
% n  }* T* b4 ~- r% a) Q! J5 L$ Q4 e% r: c. d
    宋朝以来有关勺约的著作中都十分推祟扬州芍药,但是就在宋代,种植芍药之盛也不限于扬州。刘颁《芍药谱·序》里写道:“自广陵南至姑苏,北入射阳,东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数百里间人人厌观矣。”
$ ~3 R+ ~* S1 J% m+ ]/ D0 L) a+ P! ]* V6 [+ P/ H& M0 H
    到了明朝,芍药牡丹栽培中心转移到了安徽毫州,清朝又转到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后又转至北京丰台一带。《析津日记》记载:“芍药之盛,旧数扬州,……今扬州遗种绝少,而京师丰台,连畦接畛……”,可见当时种植之盛。8 c$ I; R$ |& X, ~, u+ F* S

& V" A" F# O# }8 c' T' S    芍药性耐寒,在我国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质以深厚的壤土最适宜,以湿润土壤生长最好,但排水必须良好。积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药肉质根腐烂,所以低洼地、盐碱地均不宜栽培。芍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分的腐熟厩肥,在阳光充足处生长最好。8 g) h  [; V& Q- d2 t! g

  i5 E5 A: d+ Z    芍药的繁殖有播种、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分株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为宜,将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开,使每个根丛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将分株根丛栽植在准备好的圃地。如果分株根丛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长良好。根从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长不良或不开花,一般要培养2~5年。
# z0 h( l* O# k$ b
" N1 f% A) a$ C6 ^3 z    播种繁殖以种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种为宜,越迟播发芽率越低。芍药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现象,播种后当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后芽才出土。幼苗生长缓慢,有的芽3~4年才可开花,还有到第5~6年才开花的。1 g/ {8 C6 R  |- ~7 Y, \2 F
# X/ @+ A7 _8 b4 f
    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茎插。秋季分株时可收集断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茎插法在开花前两周左右,取茎的中间部分由二节构成插穗,插温床沙土中约一寸半探,要求遮荫并经常浇水,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后既能发根,并形成休眠芽

0 n8 t( \) U9 `6 t8 l" R" i" R5 }: c% V+ o! h4 s( }
 
$ S( T9 T, t' ]0 W: A2 P. z/ T, m$ }
(本文根据《世界农业》编辑部出版的《名花拾锦》相关文章整理)8 H9 O5 _1 h/ v/ i( f

# {$ B; W# k4 Y! n9 T* P ! t% v: L7 X6 x0 D  p

+ j0 t, W8 X1 f& L % k& V9 u% I" [; E; `' t9 g  \
; [2 g0 ?  l" r  I. z& n6 Z
 
- F" D$ Y' n( g7 n" c5 i- Y* m! J6 b  H  z, T* E) N" B
 $ A( Y# @- o9 C( z* o& ?4 F

$ y+ t6 j" H+ X& v( W! y% Y ) u+ b$ s( {* w% W- t

& u& J2 M- P" L 8 V( m1 M: X4 R0 O' _$ K# e. T9 T- h, S

) H* J- I% ^# H7 t9 u7 w 6 z! S- T, q( Y
" B: Q; ?0 t2 Z( E' J% L
 . o2 t1 E( i$ K$ U4 d
. S% W' k5 q: r) I; `5 U. S: B
 
鲜花(475) 鸡蛋(0)
发表于 2009-9-2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谢谢你了!不过看了这片文章之后我还是不敢分根,觉得一分肯定给分死了。我还是直接把整堆儿从树底下移到有阳光的地方算了。
鲜花(2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砍少留多,这几年我试着分过根,没事的,都活了,就是有的当年不开花。
- I, i) A5 p3 b要养好花真急不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5 12:29 , Processed in 0.15722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