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0|回复: 0

《诗经·氓》:梦里花落知多少[作者:闫红]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9-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6 e. C& L8 o0 I1 M/ R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8 N  ?: a4 v, O6 M3 k- }7 l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  `& ?9 F4 {% d- I0 F! g/ T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U3 q9 y$ y- {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 O  }$ x$ b, j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9 g: R; N/ g2 j4 w' N) ~: Y4 W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9 q$ v7 ~! l2 F9 L; e: t7 d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3 A! ^) \9 ~4 n; w3 w8 }- C6 P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4 E; p! s5 y: ?0 S1 b7 h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5 l1 C9 b' t% ^2 B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9 I( W; C6 F$ ?2 K9 m$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6 v3 ~7 s/ H  Z  w0 n6 k9 j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D; J, \7 e  y0 h( w7 w; s4 y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6 E# l$ W% M0 ^- m9 `& s% h/ Y) B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4 X1 f+ F# O- C9 U0 H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q: V8 g! Q! V9 z0 k" K3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9 `) y8 }; J8 w1 d# H! w3 G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9 D& x! Z" Y/ M. A/ ~  王蒙的《新疆精灵》里,写到一个女孩子,爱上了一个男子,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她仍执意相随,舍弃父母家人和正式工作,远赴他乡嫁给了他。这样天崩地裂的爱情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尾,经济上的困窘导致感情日益苍白,闹得一地鸡毛,颓然而终。
% ~4 D+ r+ D3 j& {  \4 n* w  7 X# E8 W+ h6 G) }; S2 O9 U) P
  听上去很像一个《警世通言》里的故事,接下来可以引出一番语重心长的训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然而,王蒙却说,虽然他也为这个故事的结尾感到难过,但还是相信,这个女孩子一定得到过别人所无法想像的快乐。
4 \' ^0 a8 ~0 m6 k" C. x  6 _" m& B4 X/ b, I/ S$ |$ ?
  王蒙这话说得敦厚。那些貌似善良的关心、同情与训诫,从根本上否定了女孩子的爱情,好像她一路走来,只是为了证明这是一个错误,殷殷之词里未尝没有一种正中下怀的快感。
8 p  |2 P9 X; r2 x  p4 E( ]0 N  
1 O2 j9 H+ f; s  王蒙这话说得也智慧,事物有两面,都说爬得高摔得重,侧重于强调摔下来的痛苦,可是,那些一辈子伏在低处的人,永远不可能了解在高处的快乐,只能在人家摔下来之后幸灾乐祸。
9 O3 Z- b9 T8 W6 @  
2 A. t9 W8 g6 p, e, }4 |  是否,我们太缺乏安全感,像歌里唱的那样,“一开怀就怕受伤害”,“开怀”是过程,“受伤害”是可能结果,我们习惯于把结果放在过程之上,可是,从根本上说,人生是没有结果的,只有一个又一个过程。
. c2 _8 @5 X9 P5 B8 }( X- |  
! V, H, O) z6 a6 `+ z  假如仅仅看结果,《氓》是一首悲伤的诗,朱熹哼着冷笑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方玉润算是温厚一些,说“为弃妇所做也”,又说她“未免为情所累,以致一误再误,至于不可说”,他同样认为,这首一首悔恨之作。2 Z: O8 J- }) C3 u
  4 [0 S- X. @3 h$ ?# {, E$ i
  悔恨的成分不是没有,但我读这首诗,看到的不只是悔恨,细细碎碎的小甜蜜载浮载沉,在他情断义绝之后,她仍然,不能改变那段记忆的质地,些许惘然如指间漏下的沙,覆盖于其上,绰约而漫漶。& k7 o* v$ v7 m! w# |/ _# a
  
& ]& n$ @. ]0 ?2 |6 \6 R6 d( {  初看这个“氓”字,不由想到“流氓”,先入为主的印象很容易让我把“氓”打入不道德的人之中——事实上他确实也是,我的问题在于,否定了道德之后,就对他一笔抹杀,处处怀着恶感去看。8 P* D" L1 N: p
  
' }3 D) c+ D3 O; Z+ D# L  v  字典上对“氓”的解释是,“外来之民”。远古的农业社会,人们轻易不会离开一块土地,移民的原因多是出于不得已,主要是遭遇自然灾害。俺的家乡在淮河岸边,曾经这里时常泛滥,两岸的人来来去去,各色人等不断被稀释和勾兑,但共同的命运,亦使他们的性格里有一些相似的气质。3 N. d$ f. R# k% g; z! Q( _+ l
  
3 j% ^0 J* l/ _5 z3 ~  直面苦难使他们彪悍,求生本能又使他们狡黠,他们有时醉生梦死,有时生机勃勃,极端利己因此常常全无原则可言,大多数属于多血质者,极端尊重自己的欲望。. R4 n4 A( T7 E' ?
  
8 b  h( }/ l( }7 u" H9 R# i; u4 d  流离失所的生涯,惯看离别与覆灭,知道没有天长地久可以去期待,更在乎抓住现实眼下,在我的家乡,尤其是父辈们长大的乡村,私奔事件层出不穷,我不认为是我的父老乡亲更多情,而是,他们不磨叽,不会像越剧里那样咿咿呀呀地打许多哑谜,终究还是花自漂流水自流,闷骚上一辈子。
# r+ m9 V6 h" W/ `0 `) C  z+ K% R, W! c  3 l9 }3 \- s1 j# V, S# \* M$ \2 J
  《氓》里的这个男子,跟吾乡乡民气质相似,很主动,很生猛。“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他笑嘻嘻地来到集市上,说什么拿布——这个“布”为“布泉”,货币——换丝,他哪里是换什么丝啊,根本就是到我跟前纠缠。
) N: ]$ B8 @8 j( j$ G! `8 o  M+ B  , v: ~8 [7 J& }2 h  C# U+ `+ i  H
  有学者说,这几句诗体现了“氓”狡狯的德行,为什么我看到的,却是一种惆怅的甜蜜?他的那点小伎俩,小滑头,曾几何时,是否是他与她心照不宣的秘密?开在心头半明半昧的花朵?一个“谋”字用得也好,纠缠的,撒娇的,无赖相的,贼兮兮的,像《红楼梦》里说宝玉在凤姐面前,“扭股儿糖似的”,那时宝玉还小,倚小卖小,“氓”显见得是成年人了,可是,爱情能够把人变小,再成熟的男人,在爱人面前,也会露出孩子气的一面。而女人如果爱他的话,一定会心动于那份孩子气。
8 ?. b+ [' M& C6 n5 ]% y( u3 N  
2 t, E2 ]0 f# ^, M, ]0 F  {5 E  不过,他“谋”的那事儿,可不是孩子气的,诗里没有明说,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就是“婚前性行为”。道德家和女权主义者对于“氓”的批判多是基于这件事,所谓始乱终弃,但是对于彼时彼地恋爱中的女人来说,可能是另外一回事。) H0 m* x0 i( ^1 W7 a
  
* b$ _0 n5 Z  W: t5 M  看过一个笑话,说,一对男女恋爱很久了,还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有一天,女人对男人说,我听说一个男人的手臂,正好跟一个女人的腰围一样长,男人很实在地回答,是吗?可惜我没有带尺子。
  b) Y8 h- B3 F' h! {  ; f' T) s) J& u/ G( j9 l
  我一直记得这个《故事会》上看到的笑话,我觉得它说明一个问题,女人是不喜欢男人动手动脚,可是,当她喜欢的男人老是不动手动脚,她心里也会不踏实起来。他不“谋”,会让她猜测他是不是对自己没有感觉所以没有欲望,一个过于规矩的男人,难免有些乏味。
8 O  D# E( ~: W' g  
7 z: N% C* p' J  她愿意他有所求,但这不意味着她就一定会答应,女人喜欢的就是被“谋”的那个感觉,就像余华曾笑言,“电话可以不接,但铃声不能不响”。现在铃声响了,她没接,她还是理性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而不是“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 c' I" S( X9 x  \  - Z* E3 l$ h) G" M- b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她只是个普通的等爱的女孩,不是敢爱敢恨的奇女子,即使心泛涟漪,仍然坚持某种日常的程序,当他像个孩子那样因为被拒绝而愠怒起来时,她像个小母亲那样,宛转温柔地为他指明方向: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L  ]) ?& L3 |7 b4 O6 o: j- f% g+ r  
" p; J& g, E  i( G) P  在秋天到来之前,她保持着一个等待者的姿态,“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她登上那高高的城墙,眺望他的车子,不见他的车子,她泪水涟涟,看见他的车子,她才能够载笑载言。曾经以为她等待的是一次约会,行文至此忽然怀疑,她等待的,莫非是他派遣来的“良媒”,她装作不留心地一次次登墙窥望,身边的那些人,她的亲人或是女友,谁能够从她骤阴骤晴的表情上,感觉到隐隐的车轮声?
( k# [% n, A; e) i  
* S& f% B5 r0 ]& O, M0 q5 [  一切正在有序进行中,媒妁,占卜,这些在外人看来繁琐而无聊的事,正是构成一个女人的幸福的重要环节,回忆起来也有被刺痛的欢喜吧。而当时一切多么顺利,像是一首华丽的华尔兹,滑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O0 X& h& }4 ~$ l6 e4 u+ l
  
6 A; C/ v* d4 F  我承认我对金钱比较敏感,少年时候听新疆民歌里唱:带上你的妹妹,带上你的嫁妆,坐着那马车来……就觉得这个男的好过分,既惦记人家的妹妹,又惦记人家的嫁妆,长大后懂得这是男女戏谑之词,用不着那么严肃。但女子对于嫁妆看得是严肃的,我八十多岁的姥姥回忆往事,总不忘提及她的嫁妆里那一摞“细瓷小碗”,那不起眼的小物件上,凝聚着她对未来最美好的设想。我不知道《氓》里这个女子的嫁妆里都有哪些内容,当然没有细瓷小碗,甚至没有绫罗绸缎,可能不过是些普通家什,但同样有她旖旎的情思。) Y+ F- q  R) o( n* q
  " \* D3 [* N; J
  公主嫁给了王子,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句话总令不安,那看似顺理成章的逻辑,是否是作者与观众的一厢情愿?且不说生活的暗处潜伏的风雨,人性本身,就比天灾人祸,更善于制造变故。; }5 y3 l. {+ W! b0 }; k
  6 i8 u' F: ?1 B* D1 c
  《氓》中的她和他,都是普通人,但普通人的人性,与公主王子也相差无几,她还没有来得及说明,结婚之后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就先来了一段感慨:
; Z, w( ^- \3 y( c- f( m( X, m  
' p! m' j" Y& d4 ]' Z( `: S/ }9 p9 m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y9 r  y0 h2 [. n  s9 e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O, `, C, ]! g9 I4 R& j- s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6 k* }$ G3 o" ?+ u; a( [" [3 \) y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m7 A5 h) N' O+ w6 c; ^7 ~7 L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I* d4 ^4 Y& T$ {  3 D7 ^* F0 N: m  p  a% @# [
  传说中桑葚有酒意,食之会醉,爱情也是如此,让人不觉沦陷其中。然而男子陷入之后,仍然可以脱(说)离,女人一旦陷入爱情,便是万劫不复。4 b! E. S* D7 V$ E- M- H3 g
  
# o2 n" V7 y2 z( b( p% S. L  我对《诗经》起了大兴趣,正是因为这几句诗,中学的语文课上也背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老师说这是千古名篇,我却觉得与我有隔,情感字句都不恳切,如同面对泛泛之交,也说也笑,只求敷衍得过就行。看到这几句,才像见到了知己,彼此能够心意相通,原来,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人发现了男女之间的秘密,发现男人爱情之短暂,和女人爱情之绵长,跨越千年的时光,山河社会早就面目全非,人性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9 c: _* r" N* ^* g( r
  
7 W: |* Y8 W( j1 E: k% I  并非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也不是因为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巢居动物,农耕社会对于体力的要求使得女人自然处于弱势,她纤弱的手臂无法征服世界,就只有征服男人这一条路可以走。她孤注一掷地,把所有的期望都押在这上面,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可回头,看上去好像是一往情深死矢靡他,其实是生存处境使然。) u# k3 E/ b2 y8 v
  0 k" `1 N- Y) Z8 C
  男人没有这一道镣铐,他的天地无限宽广,梁山伯那样情种原本是异类,所以男人这个群体总以花心的形象出现。4 E: e+ y7 ^! y, K7 U8 u& P
  : G6 H2 `: _2 n( e- {* `
  我们现在要说的不是为何“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当《氓》里面这个女人沉痛地说出这番话,我感到了她对男人的原谅,她把他的薄情视为人性中的共性,而不是他的特别恶劣,面对着那样坚固的规律,他作为区区个体,又有什么办法呢?
/ J  Y: V) Y3 S! L: U% U  / t3 l/ Z- |2 _. ]7 F( I5 l/ |: O
  孔子说诗经,“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不能落到每一首上面去,《硕鼠》就很怒,《黄裳》就很忧伤,唯有这首《氓》是真的“温柔敦厚”,在讲述之前,就预先地理解了一切,原谅了一切。6 D% Z) X" o2 A4 b) W( g5 D
  
3 A3 a5 w# s' l+ C( D  o. o0 ?& ~  让我们看看,这个男人到底干了什么?" k* G8 e9 I, g; n8 L, _
  # ]: F" K( ~% {# }: F. `9 f  B$ q/ V2 B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L: b2 O$ b& m" F! C7 @! D6 ]( ?
  * n5 z. p# b* D. P* A
  真像陈建斌徐帆演的那部《结婚十年》,痴情的女人嫁给一穷二白的男人,砥手砥足,为他操持家业,眼看家境渐渐好起来,他却移情别恋,爱上了别的女人。看到那个男人的薄情嘴脸,亦有习惯性的义愤,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让他那种多血质的男人,一生老实地守住一个女人,恐怕有点困难。9 J4 ~, y5 b$ d' f
  0 Z5 J6 x* O. b, q
  陈建斌饰演的成长,跟“氓”挺像,冲动,激情,孩子气,并因此性感,正是这些,使得女人对他死心塌地,但也正是这些,使得他不大可能对女人从一而终,他们都不是能管得住自己的人。
" g$ i& g# @, J1 S% ~+ Y; x  
0 V' [- \# k6 C3 d, R" E  不同的是,现代社会里,女人还有自己的空间,可以慢慢舔伤口,春秋时候的女人,只有夫家与娘家,人多嘴杂的大家庭里,隐藏自己的悲伤是多么困难的事,当不知情的兄弟还拿她取笑,她心中惨伤,无法言说。
: q- r4 _6 F0 K) `+ s) w/ N6 G  
' n3 f! P' y" `7 z7 ?& q7 u9 s  《诗经》里几次写到大家庭里立足的不易,我能够想象那状况,人数太多,摊薄了有限的亲情,增加了竞争的压力,便是至亲手足,也不免勾心斗角,在这样的环境里,无论是为自尊计,还是自我保护的本能,都让女人无法放下身段,扮演一个彻底的弃妇。
9 I6 i( h- \  I  " S6 Q4 ?" x4 ]
  耿耿长夜,躬身自悼,连一个哭的地方都找不到,这才是人生里的大惨伤。& s! k" r. o7 Y4 g' S
  8 {2 Y* g$ i) d$ ^5 U; O; |
  无从进退的困境里,她又想起他当年曾说,要与她白头偕老,言犹在耳,却只能增加她的哀怨。再进一步追溯到少年时代,总角时候便已经相亲相爱——我们这才知道他们原来是青梅竹马,那时他们立下遥远的誓言,发誓永不改变,梦里花落知多少,无论是她还是他,大概都没想到,他们还会有这样一天。
& Y; o- Y! }: B  t7 ^( D3 M3 }0 [3 ^# B  7 z" q! M: d+ `5 l) Q! ?4 T
  女人徒劳的追忆真让人伤感,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小丫头时,去乡下堂姐家过暑假,凑巧她的母亲,我大伯的前妻也在。这位前伯母早已嫁人,偶尔来女儿家小住,她紧紧拉住我的手,眼睛里的笑容既惨淡又柔和,好像是他乡遇故知,又如握住逝去多年的一段人生。
0 c( ?( \6 g$ m& f/ x0 f  
7 b! @6 ^8 E* v+ c7 A' K6 n  堂姐家中逼仄,那晚我与这位前伯母同宿。四十多岁的伯母与我彻夜长谈,对大伯无一句怨言,说他都是上了“小三”的当。“夜半虚前席”,她近前来与我促膝,说起当年与我大伯新婚时候,黑白色的花样年华,如同电影里的画面,早就一去不复返之后,突然来了一个不真实的闪回。
. b0 u9 w/ s; R1 |. S  2 D9 N/ U7 H1 {$ C6 J7 z
  《氓》里的这个女子的叙述,一如我的前伯母的追忆,是一个强作遮挽的手势,湮没于黑暗之前的一束火花,清绝的雪野上一声声回响,闪烁之际,令人鼻酸。 7 j# G( {4 h/ \. |! L' M
7 ~( }8 Q; r7 c0 P) m& V

+ Y" v& h1 k+ n9 g% y2 ]$ W. J7 A* J3 r! c1 T0 D) l8 S; i  }
% e+ a6 s7 e: \# |& ?& f  U
http://pop.6park.com/life9/messages/6953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9 02:59 , Processed in 0.31911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