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34)  鸡蛋( 5)
|
作者:爱城健康护士Miranda Fung。 她不会中文打字, 请我替她给爱城姐妹的留言: 如果您有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联系,我很愿意帮助您. 我的联系方式: 4 I; q# ~* z8 f3 o5 n
Tel: 413-5720 E-mail: mfung@cha.ab.ca 4 v4 ]. y( t% y+ Q W& ?
文章来源:健康專欄Community Careand Public Health" D* u& P* z' \* |% P! `
: y/ R; ^. [- N# {
& e' |6 `2 b# p7 d3 f( ?# O+ d
+ R/ g, ]* H: y! H! S3 R7 r把孩子送回中國去…… C% R: d6 A9 F" k: l
作者:Miranda Fung
" K6 \9 p; U+ C6 R L. ?" R8 x* m
* k' U' k; [% b1 v# g孩子出生後,我太忙了,沒有時間帶孩子............. # ?3 W1 d$ _2 F# A
6 c s2 e6 [+ W 這句說話你聽過嗎?我聽過數不清多少次了。 隨著大陸移民的激增,這種把小孩送回中國的情形日益增多…… 我沒有資格批評這種做法對與不對,因為我不是中國大陸來的移民。他們的苦況與需要可能是我不能了解的。我只知道丈夫與我同樣沒有親人在加拿大。我們二人都是半工讀。我大著肚子上班、上學、考試、孩子出生後也是Part-Time 上班、上學、考試。丈夫與我輪流帶孩子,沒有人幫忙,那段時間辛勞嗎?累嗎?是的。很累!很累!很苦!但「流淚撤種的,必歡呼收割!」 很多人以為將小孩送回中國是一種解決的方法。他們認為此段時間孩子還小,不會知道,也不會明白。待他/ 她長大後入學時才回加拿大讀書,再向他/ 她解釋,屆時他/ 她較長大了,較懂事了,容易明白。
+ L/ A d C! j8 q% u/ X6 g) A. g" Z4 T) \/ r% n9 k
又有很多人以為孩子在中國回來後,他們要面對的只是環境的陌生及言語的困難,但孩子的適應能力及學習語言的能力很強。所以不必擔心。 在溫哥華華人較多的地方,這種「送回中國去」的情況更普通,我有幸參加一個研究兒童行為心理學的研討會,在溫哥華的兒童工作者(外國人),就此事作了一個非正式的調查。他們發覺這些由中國回加拿大上學的小孩不單止對環境適應的困難及語言上的障礙,最大的困難是他們沒有那個年齡應該有的社交技巧(Social Skill)。
! u3 }. f/ B! [0 O" b! v社交技巧(Social Skill) 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交流、群體生活需要的互相尊重、服從、公平及融洽。他們發覺這些已到入學年齡的小孩分為兩種極端。一是非常退縮(Withdraw)、怕羞、行為(不是智能)像歲半至二歲半的小孩;另一種卻是「橫衝直撞」,大膽,沒有紀律,不服從、不理會旁人、不理課室進行什麼活動,只顧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在課室內不合作,要老師屢次忠告才肯稍為合作,有的會徑自出課室,或到學校附近遊蕩,不回課室。也有在群體生活中,不懂得輪流玩玩具。搶別人的東西,或得不到他要的東西,放聲大哭或倒在地上大哭不肯起來等等情況,行為(不是智能)只及二歲至二歲半的小孩。
5 @: a! ]0 `9 U& k& i+ T + v' C9 `% s! I; E, K1 V2 \
沒有一個人一結婚就懂得怎樣做好丈夫或好妻子,; D9 [% O- E6 Y0 F% b5 e' r9 I
也沒有人在孩子出世後就懂得怎樣做父母的,做父母的% [5 x3 z- P V- A. E5 @: @
技巧(Parenting Skill)是從孩子出生後,每一日的辛勞、餵. J- S+ H! ^/ p/ f6 Y: N
奶、換襁褓,洗澡、安慰哭泣的嬰兒……等等,一點一9 C& D; g9 j% j( ^3 L
滴的積聚起來的。兩個人能深入的互相認識,親情的建/ L# }. ?; c1 L) [1 J
立也是每日的相處,每日的大家互相發掘,一點一滴聚3 K ]6 K! I2 y4 @
積起來所湊成的經驗及大家相互的了解。, y, U" v }" |
, O; P. d$ g+ s4 `- q3 Y很多人都知道,最有效的教育方法的根基就是建立
4 B) x+ p5 y3 Z. X) b1 w在深厚的親子關係上。
8 ? Z p3 ?1 E7 O& U' {. | ( g9 W3 b9 h* z$ \& A" z6 @% b
而親子關係的建立卻是從嬰兒時期便開始了。沒有+ B2 I/ V' |% ?1 G0 ?+ b, s) C
良好的親子關係,大家互不明白,了解對方,孩子到了$ u- ~( t2 E, t0 i& o) L
青少年的反叛期,要他們聽教聽話,談何容易!. \; G' }! ?7 e! b& P# `1 r
" X" _. v/ E8 B( A- n; D父母親的教育技巧(Parenting Skill)也是因著孩子的逐
/ m$ X9 O/ O# I% n漸長大,每一天在學習。每一天在增進做父母的技巧。' G" x- v4 m2 [, H7 z
藉著每一天與孩子的相處去認識孩子的脾氣、個性。那, B9 `. Y; R! U! u/ x, [
種方法最有效。那種方法無效。遇到難處,到處請教別
, P) r u0 ?9 b9 E/ o3 E! O8 ?, i人、看書找答案。例如﹕嬰兒晚上常常哭醒,怎麼辦, \5 h2 A; m" E& E/ E. h# D
孩子病了,不肯吃葯怎麼辦?孩子問﹕「我從那裏來的?
. J$ B% z$ d& ?怎麼答?孩子說謊,怎麼辦?……等等。每一個父母每; ]6 ` U4 b4 O" h4 Z" b- Q
天面對不同的挑戰,從認識孩子到認識自己做父母的智/ j |' x9 a/ M, J
識能力,每天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增自己的教育技巧' H2 y) I+ {/ x+ ]
(Parenting Skill) 從每日面對的困難去吸收經驗。(我在家
9 m1 N6 R! }* q4 a八年,現在仍只做Part-Time 工作,帶兩個女兒,有時- h& D2 [: ~$ r, F8 \5 P4 A* i
我覺得不是我在教兩個女兒,是兩個女兒教我如何做母' ~( O, T$ F8 B3 ]% X8 x% R
親)。
% }) W9 s3 @5 Z
/ {# u1 V- w% {5 u; {7 n就像你讀博士、碩士一樣,每一個字都是你自己讀6 O* g% u3 B/ h" ^
進去的,每一篇論文都是你辛辛苦苦寫出來,改過,再
! @2 V$ U8 I* L4 M6 N' F( B整理才能交出去的。你不可以說,我太累太忙了,沒有
+ a6 ]+ G, J4 K. C" Q. A4 |7 k5 s時間做,你替我讀書,替我寫論文,然後將你的心得告
: D. p' t0 Z" p2 B2 P8 H訴我,我去考試,就可拿到碩士、博士了,可以嗎?大7 d9 o v7 {. k5 ]" ~$ {% t
家都知道是不可以的。
# A- X* u% J4 a8 e8 `4 V- w5 ]# I/ _- j
3 K: f3 F" r0 q要拿碩士、博士需每一天辛勞的上課,學習,做功! Y9 |9 X; t$ R6 l+ K# X
課,考試,才能得到學位。
8 Q' L& S: ^" \2 n" ` { [7 i+ q# i. w& A
同樣,撫養一個孩子成人,也要每一天辛勞的撫
" s4 \- Y; a g( ]) O/ L養,教導,孩子才能成才。
" C# @' `7 V O1 v, @0 a" ?* u: `3 }# q8 [: s/ O2 M' r$ p& D
將孩子給了別人帶,你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你0 \. q/ c9 h0 q2 p( O0 ]: }' a
們。你也沒有教導小孩的經驗累積,他/她們一回到你們
+ h" h" T$ v: o& s的身邊,你就可以立即有很好的教育技巧(Parenting Skill) , x; L0 Y, m" g3 e G2 z
來教導他嗎?他也會立刻聽你的教導嗎?(我目睹很多! k) ~- W5 }" D
父母手足無措,小孩喜歡吃什麼?做什麼?全不知道,) C; a) y6 c0 I* x% K: {3 n
只是像和一個陌生人同居一室)。* y, c( s9 l! ^- e0 ^ _$ w
- n6 L% y8 h8 H) r
在我臨床的經驗上,我看到很多父母在孩子回來2 [( m9 m6 P8 o: { K
後,因為內心覺得內疚,虧欠了他(她) ,又可憐他轉換; e+ E6 F. H/ ^# a
環境,又怕他不跟自己親,不喜歡自己等等原因,很多# R6 g; s6 T, e: {5 G/ d3 l
人採取縱容及姑息的教法。常常為他找理由來解釋他的# ]& C! H; j) s3 b* T1 Z3 Y
行為,例如﹕「他還小,不懂事」, 「他剛回來,日夜顛
. g% `- z" B) Y% `" ?9 I. a* C倒,睡的不好,所以行為不好」,「他剛離開爺爺、奶4 R+ h; g, w0 n2 f) f' U; x
奶,心情不好,由他吧!」,「他還在適應環境沒有那麼
# }6 H( n) V6 {. R! X快,耐心點吧!」,「他是在國內長大的,不懂加拿大的2 k7 D# i0 t1 g8 n% g" s
習俗,習慣,給他時間吧!」加上父母或讀書或工作太
7 ]; e0 M9 {" k8 ~' b9 D) ]- i忙了,孩子上學了,每天大家面對不同的生活環境,各3 x2 l- |0 H, y" J
有各忙,那有時間再去建立深不可搖的親情及互相認
2 Y$ A# q, } Y- I5 R/ ]識,那有時間去教導他/她呢?
0 _, u2 V- O) a& a3 L& i, F% O) |/ N( F( K* ?5 q0 ], t
我這篇文章不是針對中國大陸來的父母們,我是寫
% N3 Y* \4 ~, K b3 k+ a給所有為人父母者。2 l; L2 b, B6 P+ z# _: c4 l0 p
* R% X2 v2 x% Z# S+ e 孩子的出生是我們邁向「發達」(發財) 的障礙?防
# w% u6 d- v7 } f( V* |- \" x% C礙我們學業、工作的發展?或廣東人說的「阻著我們的
# q+ x; s' E# r1 R; V3 ^$ k地球轉?」還是孩子的誕生是帶給家庭溫馨,令我們邁0 }* Y7 w& G) S- ]& ?
向成熟……? f- l& A9 @! y! j% `
0 E8 \# r* s% w0 ^ 到底為什麼要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歲晚" z8 ^- k' ?0 Y
煎堆,人有我有!」,( 湊興?) ,年紀大了還不生育不
$ d, t B8 d! J0 a: Y I行?避孕失敗?意外得到?
/ O+ u# s, Q' v7 ~; d& c6 }% q
還是快樂地享受做父母親的喜悅!!樂意地接受新
& X$ h9 U$ K9 z' k任父母親的挑戰!!?? : a) r$ @0 F) ?- f+ Q1 |8 `
( ]. F. L- h' k3 R0 R! C 孩子長大了會問﹕為何我嬰兒幼兒時期不能與父母* A8 N0 q% ~2 y
親一同生活?若他們發現他(她) 的出世不是一種喜悅而
- F* n0 B- ? M& F$ u9 b是防礙父母的前途,阻住他們發達(財) ,所以被「放+ H: x- U( p& E, f8 w& d ~
逐」,你說他們多難過!
/ @* x4 c" i! V. H/ g
; a; [ ~" p1 a! }) \ @ 我們一生裏到底放下多少時間在孩子身上呢? 5 {3 H3 u7 n, }, p z; P6 _
(下期續)
6 }9 A" {% A4 {$ h. F: q0 V3 n( m" H# j" W8 w
[ Last edited by 三思 on 2005-5-24 at 06:04 PM]
# W7 `, C1 q/ i" f8 I
1 s8 W8 [. l5 k q! R[ Last edited by 三思 on 2005-5-24 at 06:08 PM]1 E H* G* i) O8 V8 p
+ |7 y2 f- s3 I7 @9 C! t3 s% z[ Last edited by 三思 on 2005-5-26 at 11:16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