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a/ T: _2 {4 v( b# g据报道,留学温哥华的女生小周,不但被骗去了全部积蓄,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为何行骗总有市场?这真应验了那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因为这行骗之事,非要有上家和下家互相对应不可,骗子即便再狡狯再精明,如果没有被骗者的配合呼应,也无法得逞,到头来也只是“单相思”而已。 ( a- D5 S: d7 ]$ M6 V, y 2 ^8 t: i) _3 a+ W E* P. M为什么在信息如此丰繁透明的当下,行骗者仍然能够屡屡得手?究其根本的原因,关键在于那点“贪心”。行骗者也正是抓住了人类这点劣根性,然后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茫茫人海中总能碰上倒霉的对象。- i1 F9 F7 b2 ]% i
. {2 C+ A2 F7 X9 H2 T0 K . `7 K/ V* S" ]6 C3 { B% y
/ O% O; S- Z0 K. c
比如上述那位女留学生小周,那场被称之为“难以醒过来的噩梦”,正是从一个陌生电话开始,恭喜她抽中了“回馈会员的二等奖金15万美元”。对先前各种警告也耳熟能详的小周,起初尚有警惕性,无奈对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心存侥幸的小周还是上钩了,并被对方一再得手而不知悔悟。 说到底,这条待宰的“大鱼”之所以被行骗者钓到手里,就是贪恋那诱人的“鱼饵”,巨额美金可以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X0 u0 ~! m# S* S! e% k6 Y1 R" ?+ B6 j* K# e
听小周的故事,如同观看一部情节紧凑冲突迭起的电视连续剧,说明现在行骗者的手段越来越高超,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是,不管行骗者再怎样用心良苦,再怎样谋篇布局,再怎样巧设机关,如果对方心如止水不动如山,行骗者也是枉费心机。 0 U6 R R7 n! H
: ^8 y V X. B. v( B& P据有限的了解,西人接到电话行骗的数量远没有华人这么多,是西人不吃这一套,还是在西人那里压根儿就没有市场?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个现实令人有点悲哀,在华裔社区为什么就屡骗屡中,屡中屡骗?说句不受听的话,这一方面多少与有些华人嗜赌的贪性不无关系,心存赌一把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与海外华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避世心态有关,不招灾不惹祸,不会惊动警方而自动息事宁人。即便但求无过,却也明哲保身,这种害怕“惊官动府”的“人生哲学”,让行骗者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放心大胆地施展有时看来并不算高明的骗术,而无“后顾之忧”,大不了对方没有上钩罢了,也不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上述小周同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连续三次被骗汇款,最后反而担心行骗者报警,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到如此地步,也难怪行骗的事情扬汤止沸越闹越多了。6 R) F/ C& H+ N( c7 n+ s8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