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贰、在家篇: u. O$ x0 J5 {# p- S) Y) G4 k+ s
/ Y! K8 r5 @# [/ J
一、没有中将的命
7 O* F6 H2 P! j2 @ 8 q( |/ U( j! }+ r1 u
在早年,有一位做军官的朋友告诉我一件事情,他有另外一个朋友,当时是少将,将要升中将了。此事,总统已经批准,但是命令还没有下达,这个消息已经走漏了。他这个朋友很高兴,请了一些老朋友吃饭庆贺,在吃饭的时候,大概酒喝多了就死在餐桌上了,这就是他只有少将的命,没有中将的命,所以,中将就把他压死了,这是没福。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丝毫都不能勉强。$ P+ M& l: e- z* N* y' b
) W5 {7 o; y% J! b9 N! n
所以,不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去争来的,那些手段都是造罪业,而所得来的还是命里所有的,冤枉不冤枉!《了凡四训》将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讲得非常透彻。所以,古人言:‘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这就是说明因缘果报的事实真相,你真正通达了,心里没有一丝毫的妄求,心永远是定的,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慈悲的,这是积福积德。(节录自‘挽救社会人心系列’24-12)
' i' l x2 w6 f# [) N3 G 7 k+ L+ P. K" d3 M, T
二、惜福
" B/ p& r- t4 D4 o! |0 y: Y( `2 D
. Y& {8 e1 r# a7 f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最后的两年,两次饮食中毒,饮食中毒是他的慈悲心,人家供养东西给他吃,他知道那些东西不干净,但是别人是诚心供养,他也就当面吃给他看,让他生欢喜心。他吃的时候,这些东西已经变味了,而他是一位医生,回去之后用解药就化解了。第一次化解了,过了几个月又遇到一次,他还是这样表演,回去再化解时,毒已经扩散来不及了,这一次吃了亏。这样一病倒,病了几个月,体力衰了,毕竟是九十七岁的老人!9 l2 O2 u0 t) E
B% S% m& P2 F1 o9 y从那时起,我到台中去看过他几次,每一次看他时,他都特别叮咛嘱咐我,不要上馆子吃东西,吃东西要小心。我在台中十年,常常跟老师在一起,接受别人的邀请,我都是坐在他旁边,那个菜变了味道,他就用手碰碰我,这个菜不要吃。所以,我们要懂得卫生,通情达理,而不是说要惜福,结果惜福搞得自己一身病就错了。东西的味道变了,就不能吃了; 如果你吃了生病,生病需要别人照顾,那就不是培福,那是享福,福不好享。因此,吃的东西不能放太久,自己要是吃不完,要赶紧送给别人,不能将东西放坏了,不能吃了,再去送给别人,那你不是害人!(节录自《华严经》12-17-0612)/ U9 i% t8 U6 K* i [ X
3 Q# U, D0 U: z5 k$ `三、修六和敬6 o$ p4 s- S3 K0 h0 M: R3 I
2 D7 p1 C; {& f) {6 @在三十年前,有一位赵茂林老居士,他在台湾佛教界很有名望。有一天他在‘功德林素食馆’请我吃饭,他向我提出问题说:‘净空法师,今天我请你吃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4 n1 ^, g) r6 r5 U0 X2 j- x
. b3 v1 B: q5 P; ~8 D
我说:‘不知道。’
* b# m9 |& W( e: p - o7 ^2 \6 z; k! ~# h/ }
他说:‘我有一个重要问题要向你请教。’( L& A5 F( |% k' V
1 l, P4 |2 z, d6 p我说:‘什么问题?’( d5 h3 ^: G8 ]. _4 c. Y
3 c% _& |0 a' b' s他说:‘五逆罪是否堕阿鼻地狱?’1 v% j* g# A' b! K3 p7 o
& d# @* U9 m# D& `
我说:‘没错!’
4 _2 q" w+ G8 i+ D7 O ! e2 |7 |/ `7 C$ y, c! a! y8 d
他说:‘五逆罪中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都不容易犯,但破和合僧这一条犯的人很多,怎么办?’7 w7 G! c4 x5 T# H2 S
& m( w" x" q# S0 L6 W我听他讲这一句话,我说:‘好好吃饭,不必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2 \$ [/ F9 A5 I( O/ Q* f( U6 T- l
4 X7 N l: N2 }& E
他说:‘为什么?’( s ~& Y X* A( F7 R
) q7 B( ]5 f/ b" x r4 D
我说:‘你好好想想,你这一生当中在哪里遇过和合僧?’他想一想就笑起来了。
4 h$ T) F3 _6 o9 z+ f & ~- c8 d' u9 P' k
佛门道场若有四个人以上都修六和敬,才称为僧团,如果有人破坏这个僧团,就要堕阿鼻地狱。但是现在哪一个寺庙的出家人真正遵守‘六和敬’? 我告诉他,我这一生当中也走了很多地方,我没有看见一个六和僧团。他这才恍然觉悟!修六和敬,真难!(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4-20)
+ q B9 ~* E- \ 6 R, ~, u% m& N+ W
四、一家人生死自在- B* |) C8 @) }: e
& j. S8 Q0 v0 a
佛菩萨的示现,在中国历代典籍里记载不少,无论是应化出家,或是在家居士身分,或是宰官身分,都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唐朝的庞蕴居士是一位大富长者,一家人修行证果,这是在家菩萨为我们示现的,他学佛‘见理智成’,即禅宗讲的明心见性。他把家里的财物装在一条船上,船划到长江中心,把船打破,让它沉到江心,统统都不要了,他这个举动,实在是留一句话给后人。) V# `6 X6 B/ y: B
4 W' E3 g. e u- B" d
当时人问他:‘庞先生,你这些财物虽然不要了,何以不拿去救济贫苦?’
8 ]2 n+ v; h5 D) `6 O* l
6 k6 d8 H% u7 C6 V0 ?" A. |4 M# U他说:‘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几个人懂得无事的好处?0 Z7 S, C0 K+ H/ E0 }2 }
0 Z- f' L# c3 Y' L$ c/ P0 I* y
他以后的生活怎么办?每天编草鞋卖几文钱,没有丝毫牵挂、累赘,得大自在。所以,有钱是累赘,还要想著钱怎么用,这多麻烦、多操心!他教我们这一套,就是在特别提醒我们,身心没有一丝毫负担,生死自在。# I; ^. j1 T4 K
7 v! g6 t' S9 d8 {( E( ]他想走了也不说出来,跟他女儿讲:‘你去看看现在是什么时辰?’那时没有钟表,所以要看太阳估计是什么时辰。! x9 t; M- n$ ]+ ?
$ R8 |1 i5 s- X: u6 ~. ~7 Z6 O. _
他的女儿知道父亲想往生了,就在外面张望了一下,回来告诉他:‘还早!’而女儿自己在外面站著往生了。
: d6 f6 o+ P5 }$ B8 e
$ `/ n8 Q! o2 U' B4 H- I庞居士看到说:‘这个丫头害我要晚几天走,还要给你料理后事。’7 E) ~( K( d% G* n
0 v" K7 C6 @ m$ }. j0 W% W
所以,女儿聪明知道父亲要走了,她就先走,这为我们说明,放下之后,果报如是,得大自在,这样的人是真正信佛,完全回归到自然,完全回归到自性。这些当然都不是普通人,而是菩萨再来的,不用言教,而为我们表演一家人生死自在,说去就去,一点挂碍都没有。(节录自《华严经》12-17-0322,0807)
! F- L8 Q; u' |
9 a/ s) X5 J2 }, L# k五、看藏经往生
! N B; [$ v, @, o% p
1 \0 P) d7 k( _: f- g2 P P% O* H净土法门实在是难信,不但初学的人难信,有些出家久修的高僧大德也难信,甚至于许多事实摆在面前还是难信,这是真的难!
6 b% D' C6 W# h* L* r8 Z! ?
1 p* j7 J( D, e9 t% b4 K有一次我在香港讲经,讲经的场所是‘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天台宗近代祖师倓虚老法师创办的。倓老已经过世了,现在的馆长是畅怀法师,他是一位很好的修行人,但是,他跟我说他不太相信净土,所以,他几十年的修学并没有著力在净土法门上。. g- u7 \9 o3 f- Y3 [; v
' W4 d. R" E2 r" T7 H9 G7 N6 n/ ^他住的精舍里面供的是释迦牟尼佛、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没有西方三圣。后来他生病了,就临时找一张西方三圣纸画的像,贴在佛龛的前面。何以到临危之时,他相信净土法门了?他告诉我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居士八十多岁,到图书馆来借经书看,大概家离图书馆不远,每一次都走路来,并带一支手杖,这一次他借了一本藏经,并跟畅怀法师说在一个月以后的某天,请他派人去取,因为他要走了,就说了这么一句话。3 t, } H# d, n6 h8 h
$ v4 p" v6 n5 ^/ o
到那一天,图书馆派一个人到他家里去取藏经,去的时候看到他正在看书,他说:‘你来的这么早!’( e2 K" e. b$ W; `5 M! Q+ G
/ }1 W S, Y/ M. U; u那个人说:‘你说今天来取藏经。’
1 n- l! a5 c t7 l
" }; h# {+ ^# j2 I( w8 s他说:‘我是说今天,但没有叫你这么早来,我还要看。’
4 x6 \1 b+ g; a% ]0 i8 v- I
6 q7 i3 p, k* W那个年轻人也不敢搭话就回去了,两天后再去取时,他家里的人说,你走了之后,过了两个钟点他就往生了。如何往生的?看藏经,眼睛一闭就往生了。畅怀法师说真正不可思议,这个老人没有病,一个多月以前就预知时至,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这才死心塌地的念佛了。(节录自《阿弥陀经疏钞演义》01-02-327)- h" b. g9 F; m Y% V8 f
# u$ S5 n2 L/ s7 M, t. R [六、为人演说
, G3 x2 `# W/ |' V. W
/ c; T6 A; N# n! w F8 p% J1 E‘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表演要形相好,外表不衰老,这是第一印象。世间人最重视的是健康,若他看到你健康的样子,不得不服,就会向你学习了。新加坡的许哲居士除了头发白了,没有一点毛病,而且一生不生病,这是表演给人看。中国大陆有一位老法师,一百四十一岁,仙风道骨,这是学佛的好处。我在澳洲也遇到九十多岁的老人,行动敏捷,身体非常健康,自己还开车,他是基督教徒,他说想学佛,我们欢迎他来上课。所以,我们首先要表演给人看,人家看了之后来问,你再为他解说。# W" ?& j! s) }, t7 H# D: k
1 ^+ z5 e; t8 ? ~4 G$ U: J过去,我住在美国达拉斯,邻居都是美国人,也常到我们的道场来访问。他看到我们,问我们为什么天天快乐无比,我就告诉他,我们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快乐,阿弥陀佛是长寿。他说:‘我们也要快乐,也要长寿。’我说:‘你既然想要,就要好好学习,这不违背你信仰基督教。你到佛教道场是学健康、学长寿,我们有方法教你。’心清净、善良就健康长寿,万缘放下不要胡思乱想,要培养自己纯善的心。佛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就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不离。(节录自《华严经》12-17-0409)3 N1 C) o( m* r0 n$ L, o
8 u. {7 x9 [+ o七、智入三世,悉皆平等; g% _3 g5 L( l( a
, `8 y! W7 Q* G
‘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有能力随顺一切异类(九法界有情众生),众生的言语,佛有能力随著众生言音起变化,一般称为不思议境界,可是它是事实。听说现在的电脑逐渐能达到这个目标,于是我们对于佛经上的这句话,就更能肯定,电脑能做得到,佛岂有做不到之理!不但是佛,我们现在一般人讲‘有通’的人,都可以做到,这个通就是神通。神通从何而来?从禅定而来,确实禅定功力到相当深度的时候,这些障碍都可以突破,彼此心灵能够沟通。
! E$ Q7 S* W! O % j) p( t+ ]4 T8 X, f( [1 M
我在台湾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一个故事,他的岳父是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先生是民国初年的国学大师,他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一度作阴差,就是东岳大帝请他去作判官,判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他是做东岳大帝的秘书长,晚上天黑的时候就去上班,第二天早晨天亮他就回来。
% w% s$ F$ H0 k2 R7 |2 q8 }$ \
% T3 B: a0 T+ @他曾经告诉他的朋友,在阴间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各个人种都有,有人问他:‘语言怎么办?’他说都通,这很奇怪!各说各的言语,意思都能明了,无丝毫障碍,我们在人间,言语有障碍,还要找翻译;而在阴间遇到外国人,不需要翻译都能通,这个意思我们慢慢的就能体会到。
% V6 i% [5 t8 r' ]! V8 M+ P 1 U( m6 J0 k4 ^, n3 r% i4 I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经,住了四个多月,前面两个月讲经要翻译,因为要翻成广东话;后两个月他们听习惯了,就不要翻译了。他讲广东话,我懂他的意思;我说的话,他也懂我的意思,我们交谈很方便,不需要经过翻译,大概就是这种情形,这是能随顺异类的言音。(节录自《华严经》12-17-0011)
2 [1 Q* `7 U* `) u 5 L. ^4 z9 T0 x% b
八、诸天善神拥护戒德之人6 i" A+ M0 |/ I& U9 t
" E6 f0 e2 M. f& { }
诸天善神拥护戒德之人,这些例子很多,不但是出家大德,连在家的大德居士亦不例外。《华严经合论》的作者是李通玄居士,当年他发心要为《华严经》做注解,想找一个清净的环境,于是到山里面去找。他在山里面遇到一只老虎,他不但不畏惧,而且向老虎说明自己要发心注经,想找个寂静之处,老虎就把他带到一个山洞,这是老虎的住家,于是老虎自动搬家,将之让给李长者来注解经典。0 n4 s6 D$ n4 \3 i: ]
: h f' _" l H+ P他在注经的期间,每天有两个年轻的女孩,来照顾他的日常生活。李长者注经的时间很长,对这两个女孩从未看一眼,也没有跟她们谈过话,很专心的在注经。《华严经合论》完成之后,这两个人也不见了。他总以为这两个女孩,是住在附近的村庄,总得去感谢人家,他到附近村庄一打听,没有人知道,这才晓得是天人来供养。无论出家在家,真正有道德之人,心地纯净纯善,就会感动天人来供养,天人来照顾。(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4-31)0 o0 K @- V$ B5 b2 D' W
@! U3 @7 f* U6 U7 _( I九、依法不依人+ y( U2 j7 X$ [; D
" y6 D$ D! n& @2 r9 c
世尊在入灭之前,知道末法时期的众生没有慧眼,无能力辨别真妄、邪正,因此特别开示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你修学依哪一部经,自己所修学的就依这一部经典为准则。因为一切经都是佛说的,佛说的一切经都是圆满的,法法圆融。但是,世间人没有真实智慧,心不圆满,有偏陋执,孤陋寡闻,执著自己的成见,往往看到佛法是冲突的,互相矛盾的,互相抵触的。
1 {# u9 S8 y/ P# d: R/ }
8 F4 K% O( F P我初学佛的时候,台湾大学有一位考古学的严教授,他告诉我佛法有矛盾,我说:‘什么地方有矛盾?’他说不说别的,他读过《金刚经》,《金刚经》从头到尾,就像两桶水一样,倒过来,倒过去,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自相矛盾。这是大学教授,还是有名的教授,我听了笑笑,那个时候他是长辈,我才二十几岁,不好意思跟他辩。大学教授知识分子,尚且是如此之知见,何况等而下之的人?(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9)
5 y( J" g% m& _! g f# s, Z & Y2 s4 ~) ~/ ?5 K2 i
十、社会动乱之由( U) q& c: K. f8 I
5 o5 ^. G; p& U: X U
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从家庭开始,儒家从胎教开始,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母亲的人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胎儿,所以,决定要小心谨慎,端正身心,给婴儿最好的影响,正面的影响,决定不能有负面的影响。在家庭,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小孩从小看父母、学父母,父母要给儿女好样子,决不能做出坏样子。做父母亲的人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睦邻里乡党,小孩从小就看在眼里,印在心里,根深蒂固,他一生自然是正人君子。进了学校,老师的责任是要把所以然的道理教导他,他觉悟了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教育。
2 q" z( g o9 e P6 R: s1 \
1 K! e- T9 P; C. W我记得初出家时,有一天在圆山‘临济寺’,前面大院中扫树叶,有四个学生从树林中经过,上圆山公园,态度言语非常骄慢,我就感叹一声:‘可惜没有受过教育!’
' M. d( t: o" ^+ r 9 j! ^! q# Q% I8 C3 C& R
他们听到了,回过头来找我麻烦:‘你怎么说我没受过教育?’
* ~! d+ X, k7 k, q W
1 M: F; @- _8 D& d我说:‘是!’
' m5 D x3 u/ \- ]. G& D
* F6 ^4 ]3 I9 @2 i( E5 x) h' ?2 D他说:‘我们是台湾大学法学院四年级的学生,你怎么说我没受过教育?’8 D) C+ Q* l+ G& Y
5 U, A% c/ Q: p5 k) x' H我说:‘你们原来是法学院的学生。好!那我请教你,什么叫教?什么叫育?什么叫教育?’
: O% n2 ~# R! m# S9 w8 w! G
5 Q. ~: F' m1 h7 b7 h" {0 n他讲不出来,他说:‘那你讲给我们听听?’+ v0 k/ `) \) p- ~. N. ^
8 j. e8 ^/ s8 E' v/ U
我说:‘洒扫应对是教育,你学过吗?你会不会扫地?你不但不会扫地,你连吃饭都不会吃;如果我给你摆四个菜,这四个菜如何摆法是有规矩的,你学过没有?生活教育你们没有学过。’' e: \- k6 _, @
* ~ q% D2 _" g! R6 W, M他说:‘那我们现在学的算什么?’; b3 u3 P9 e$ E7 B B" _) j6 F
2 P5 \! V: d8 t7 I! x
我说:‘你问得不错!你们现在学习的是高级知识,你们受过高等科学的技术训练,但是没有受过教育,不会做人,不会说话;教育是教人做人,说话,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社会动乱根源之所在。(节录自《华严经》12-17-0301)
! S6 ~0 r% \& Z9 o) r% |+ X' N5 S
0 U1 @' q) i. y+ g2 U0 G十一、地藏菩萨来化五斤香油
- e+ M6 W1 n! @% E* m! Q$ `8 Z* v
3 j0 {3 G$ }/ y抗战胜利之后,周邦道老师住在南京,房子很大,房子外面有庭院,庭院外有围墙,周师母曾经见到地藏菩萨,这个感应不可思议。师母说有一天,有一位出家人到她家来化缘,向她化五斤香油。她问和尚:‘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从九华山来。’问了以后,也没给他,这位和尚没有化到就走了。走了以后,她突然想到这件事情很怪,因为进到她家的客厅要经过三道门,没有人开门,这个和尚怎么进来的,走了以后,又突然不见了,大门也没有开,怎么离开的,这个疑问终身不忘。
6 Z" U: d& ~" }2 {# M' K! W# H / ^/ u& t! d) x" T! l0 C
以后到了台湾,住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就把这件事情向李老居士报告。李老师就告诉她:‘那位和尚就是地藏菩萨。’她后悔得不得了,当时没有给他五斤香油,这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所以,她一生供养地藏菩萨,天天念《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宿世的因缘,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就是时节因缘到了,佛菩萨表演给你看,让你觉得佛法是真的,让你不能不相信。(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3)8 h" q7 b- Q8 g9 @/ J6 `
1 X9 Q0 K% r" w
十二、闻到异香
! B; E% U$ [* @ - T0 ]' D# e! v- G6 x3 U d
一些初学佛的人闻到异香,见到光明,这是感应。有些同修来告诉我,初学佛时好像常有这些感应,现在很多年没有了,是不是退心了?不是的。如果常有就不是好境界,那是魔境界,不是佛境界。佛境界决定不是常有,必要的时候才给你明显的感应。何以初学佛时常有?那是增长你的信心。% y1 s5 o2 S ~: ?" J3 o3 u* v
% ?; ~" _3 K" v5 [' `
我在初学佛时,也遇到很多次,三年间应该有十几次,我闻到檀香,可是附近两、三里路的范围,都没有人烧香。刚开始学佛,展开经本读经就有异香;以后学佛的时间久了,早晨在佛像面前烧一炷香,拜三拜也有感应。
$ t" H2 s7 q; A7 Q4 l1 A) E 4 H) P0 o9 E8 o l+ R6 g
有一次在美国达拉斯,有五、六位同修,夏天晚上在院子里乘凉,聊天谈佛法,忽然闻到异香,从未闻过的,时间约有五分钟之久,五、六个人都闻到。那时我不在美国,他们打电话来告诉我这件事情,而且附近没有人烧香,问我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感应,一是你有感,佛菩萨有应;另一种是天神刚好经过,看见你们在念佛,讨论佛法很欢喜,所以在那里合掌致敬,他这一停留,你就闻到香气,这是小的感应。
$ T0 U4 y* A+ M! h$ {& \* @2 e * f/ _" { e+ d5 ^$ O6 _
佛家常讲‘诚则灵’,关键在我们的诚意,如果有真诚心求法,‘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有诚意求佛,佛菩萨就有感应,必然化现其身来帮助你开悟,帮助你解决疑难。这种事情常有,在中国,外国也常听说。凡是遇到佛菩萨都是缘很殊胜,你感的力量强,佛就很明显来应。另外一种是善根成熟,善根发出来的感像电波一样,虽然不是很强,自己也没有觉察到,但佛菩萨接收到也能起应,为你做入佛的因缘,增长你的信心。(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3)
9 k" ~' p, N5 H2 i" x1 j6 n + b8 L# Z$ t4 U! Q( E
十三、悟正师弟弟往生+ X/ O4 b0 v( L+ R
$ Z8 F% v; W/ C7 x5 X
悟正师的弟弟往生,瑞相很殊胜,他的父母告诉我,他在修行过程中,一天难得说两、三句话,连家人跟他打招呼说话,他都拒绝,专心到这种程度!这就是他往生的秘诀,他心定了,万缘真的放下了。《弥陀经》上说的时间,若一日、二日到若七日。有没有七天念佛成功的?有,《净土圣贤录》上有记载,《往生传》上也有记载。真正肯回头,彻底放下,此人就能成就,所以净宗念佛法门殊胜到极处!(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9-12-023)8 ]: `9 A p5 U9 E+ n- i( Y& C
9 z2 U! `) U* z/ \十四、带业往生之风波
) d r8 j0 r. o& F& D3 R' D
! O% ~* ]% u R- H4 E过去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佛教界掀起了一个风浪,说:‘念佛,带业不能往生,消业才能往生’。因为他们查《大藏经》,上面没有‘带业往生’的字样,这个风浪闹得很大,许多念佛人的心都动摇了,连学佛几十年的周宣德老居士都怀疑。; }$ e# v0 D$ d- z3 `
# e+ _* ?& F' R1 x' |
我到洛杉矶时,他到机场来接我,他说:‘法师,我念佛念了这么多年,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怎么办?’
) T5 W5 n0 X9 B- f , p! H5 \5 ]0 |9 ?
我说:‘带业不能往生那就算了,不必去了。’他听我这么一说,整个人愣住了,半天不说一句话。# H% H3 f, m: B, v
: ^' g" h; f/ {! @我看他的样子很可怜,于是又进一步解说,我说:‘《大藏经》中虽然没有说带业往生,可是经中明白的讲到四土三辈九品,有没有?’* G ^8 c6 {. ^/ L# U
9 j% b$ B4 p! j
他说:‘有。’
, M7 L$ o* Q% h9 h$ n# q& m3 G. o
6 e4 O. L, q7 j( m) t6 ]我说:‘这就是带业往生的根据。’3 z% q& p: U( T9 O% U" Z4 p
7 }" d3 `! n* U1 {为什么?三辈九品是众生带业多少不等,而形成的差别。如果不带业,大家都平等,哪来三辈九品?三辈九品的差别,就是十方往生者,带业不等的果报。若不能带业往生,则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带一品生相无明,一品生相无明还是业!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不能去了,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一人,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做什么?周老居士这才听明白了!
' l: L% Q2 o1 r( m( D) G1 h; n3 H
7 X6 h/ t3 b7 s9 Y: G经文虽然没有说到‘带业往生’,但意思圆满具足。因此,学佛贵在能会通,佛说法字字句句都是大圆满,我们凡夫粗心大意看不明白。如果再有偏见、陋执,鸡蛋里挑骨头,不但害自己,也害了许多众生。疑惑如来正法,这是断一切众生法身慧命,这个业造得重!造这些罪业的代代都有,不足以为怪,尤其在现前社会环境之下就更多了。7 O0 a7 n" u9 f
5 p8 K7 d! r& K6 X W所以,佛教导我们,学佛要亲近明师,专信不犯。真正能亲近明师,专信不犯,就证明我们确实有善根福德,遇到老师是因缘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了,岂有不成就的道理!若自己不能细心观察体会,轻信别人的谣言,就是自己善根福德不足,错在自己,不能怪人。(节录自《华严经》12-17-0418)/ `) Z6 Z$ B3 {6 O a
3 p |& [" @! E# |- D
十五、少时用钱% E: p* Y) y4 w: Y" g
% E( M. D: P3 \3 K |我在柜子上看见几个硬币,拿起来看看,很感慨!由此看出什么?看出无常,看出变化。( L' u! w3 c4 j! O8 p; G
2 M [( d# `: q8 C
我小的时候已经不用铜钱了,铜钱是满清时候用的货币,铜钱当中有个方孔,现在古董店还能见到。那时很多,每家人都有,但现在都不用了,现在用铜板,铜板是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上面写十文,从前一个铜钱是一文钱,一个铜板等于十文钱。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等于十个满清钱币,一比十兑换。1 u9 ?6 B x/ r) h+ h. J
& Z6 U& [0 S& `: N3 l( w
我小时候上小学念书时,母亲会给我两个铜板,买烧饼、油条、馒头,喝一碗豆浆,早餐就够了。有的时候给三个,三个铜板等于三十文也就是一分钱。那时的一毛钱很大,可供四个人到餐馆吃一餐。一块钱就是银元,清朝时的银元很值钱、很管用。' y/ ] J8 R" Z
% ~: J; ^) o* I6 P我们这次到韩国、日本去旅行,韩国的货币,钞票票面一张是一万元,一万元大约折合美金十几元,换算成新加坡币大约是一百五十元。我们看看货币演变到现在的钞票,短短几十年间产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是无常,我们亲眼看见,亲身经历。2 o( h0 E3 ^1 X7 h' u" C
$ T0 n5 L4 R; N* k6 P/ s
一件事如此,仔细再观察,任何事不也如此!看清楚了,才能了解这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还要去计较、去分别,岂不是自找苦吃!(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4 Z# }8 h5 Y* A$ F9 } + l, c% O* t v* a" Q7 ~6 K
十六、隐士' S1 n* t! U! k+ D0 q+ ?6 l# @9 j) G
; \6 n& O2 v- L2 Y! K) N
早年,我未学佛之前,喜欢读历史,《二十五史》中有‘隐逸传’,初看之时还很迷惑。历史记载的人物,都是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青史垂名,而隐逸中所记载之人称为‘闲人’,对国家、社会无任何贡献,为何为其作传?学佛以后才明了,因为他们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而能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如诸葛亮,如果不是先主三顾茅庐,他还是隐士,自己种几亩田,每天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游山玩水,过著隐逸的生活,这是会享福。
6 {9 h5 U% h% c9 z- k. D* _9 n ( `" F9 |, p5 _1 x9 W
学佛后我才明白,他是我们社会最好的典型、模范,他并不是没有本事、能力与人争,而是用身体力行,来教化社会‘不要去争’。隐士就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如果人人皆能守此原则,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N% `0 Z7 t: m; e! w4 h
) ?% S5 X# l+ t也许有人反对,这样的社会不是永远没有进步了吗?其实这个社会是以非常平稳缓和的速度在进步,世人永远是幸福的,现在大家鼓励竞争,、斗争,斗得头破血流,得到什么?细细想来,过隐逸的生活有其道理!(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2 ?4 x$ k3 \8 @; E: X
* p5 }; H, w4 `& h7 B3 n
十七、民主与君主
' g% c4 S% [& K* A3 ?( _3 d5 _$ t
& X9 y# [5 `5 W/ U6 Y- \ s从前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仕就是做官,读书人唯一的出路是从政,读书的目的是在为社会立功、立德、立言,不是自私自利。自古以来是有贪官,但这是少数,不是多数,若一个国家贪官占多数,政权就会不稳定,会被人推翻,取而代之的,一定是有大幅度的改进,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5 o( \7 |/ F& w, f; r
[5 w* C# c& ?- H过去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师曾经有一次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到底是赞成民主,还是赞成君主?’
% U* T. v. {% g. \' y) S2 H: } 0 A0 G1 f+ N2 J2 i/ m
我说:‘我赞成君主,我喜欢皇帝。’3 P/ S+ c) y7 M0 b+ t
# i" _% H3 n+ n. }$ S* M% j0 [他说:‘你落伍了。’
% M5 W. G4 h9 `% W) Y
: b8 ?4 j+ a/ {0 x+ F我说:‘我不落伍,皇帝确实比民主好。’民主,每一个人存的是什么心?钩心斗角,争权夺利。- R, A _5 Y; i* a5 S
6 U5 S( h. ~. l# V e3 h: F
帝王时代,一般真有学问、有品德的人,他不会争。而皇帝在就职典礼那一天起就要立太子,培养接班人,这是负责任的表现。他选拔出继承人,邀请国家最好的,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来教导他,也就是说这个领导人受到最好的教育。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若他的后人不是最好的继承人,他的政权就会被人取而代之。1 u \* v0 _; V: l; O- l/ _
' @+ ~4 {8 f) y社会大众谁不想过太平日子?哪一个人愿意造反?造反是逼不得已的。所以,帝王是负责任的,若他的继承人能保持祖宗的成法、成规,他的朝代不会灭亡;若是荒淫无道,迷于酒色,他的政权则保不住,即使他这一代不亡国,他的儿子决定亡国。这是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的,君主制度很好,所以我赞成君主,我拥护君主。/ ^; b \7 O! N% [
- k( O& R6 W. Q+ {8 j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国,组织国民党,一党专政,不是多党政治。孙先生念了很多中国古书,‘三民主义’就是说明他的思想,其思想是继承中国古圣先贤的道统,再集合民主国家优良的传统。因为中国过去专制时代是一家人专政,民国是集全国精英在一起共同管理国家,以一党专政代替皇室,这个构想非常好,有民主的优点,又有专制的优点。但是这确实要有智慧,有学问,才能结合中国的传统,还要了解西方人的文化,才能领导国家、领导世界,方能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带给一切众生真正的幸福。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国民党员不能把这个道理,对外讲明,所以,反对党一多,这个国家如何能太平?人心如何能安定?而孙先生死得早,这也是中国人没有福报之处。(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80)4 e; c/ ^6 t0 o. p0 ~
, l4 D) a: w' D$ t7 {, [
十八、魔说法; t5 N' b9 B6 ^% X) w- | d
" V5 u: }- F$ l" o$ n$ d
《楞严经》的第九卷下半一直到第十卷,这一卷半的经文相当长,都是讲五十种阴魔。我跟李炳南老师学习《楞严经》,他特别教导我们说,魔的伎俩高明,他也会讲经说法,也会讲如来正法,但是,一百句话里面,有九十九句是正法,只有一句是邪法。如果你跟他学,你完全不能觉察,就跟他去了。那一句邪法这么厉害吗?老师举个比喻说,在茶杯里面盛醍醐,醍醐表示纯正之法,在这里面加一点点毒药,你喝下去就会要命。因此,一句邪法就能把你的法身慧命断了,魔说法高明,不能不佩服。若没有真实的智慧,如何能辨别?(节录自《华严经》12-17-0036)" @- W- l$ M1 @$ F2 O6 W3 o
1 Q* s+ a9 X% H2 k1 n) O7 h# L
十九、清净梵音
6 J, T& P& o$ t* n, l
' ^# J! l# `! X我在美国几个大城市,参观日本人建立的道场,而美国人建的道场,多半学习日本。日本人比中国人在语言上占了便宜,所以,美国佛教百分之九十,是日本佛教。他们在美国建立道场,大多数都是禅坐,进入禅堂一句话不说,给你一个蒲团,依照禅堂规矩坐禅,把所有一切念头统统放下,这对于美国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他们生活很紧张,若能在一个星期,有一、两次到禅堂,来坐几个钟点,轻松一下,他们非常欢喜。
, y7 M0 i# h3 }8 X3 ~
0 F" C/ A- [/ j2 s# Y( K3 W我问一些参加静坐的美国人,他们都非常欢喜,不说法,不讲经,一门深入。念佛堂的效果亦同,念佛堂只有一句佛号,音韵念得非常优美,让你听起来很舒适,这是梵音、清净音。4 q! B* a* ~& W4 e/ }
9 s3 |$ s3 `* L6 U之后,我们将念佛机带到国外,常常放在身边听,有很多人听到之后很欢喜来问:‘这是什么音乐?’他很喜欢,我们就送给他。他把它当音乐来听,他说这个音乐听了心很静、不烦躁,这是真正的梵音。(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3)
' {2 c) E) e) m5 `- s0 G" B- z
7 t" @1 i5 M; C! C+ d二十、不疲不厌9 Y, p: e9 m! i- T5 \
1 K2 c% v: |- Y5 `! h我曾经有一次见到李炳南老师教学,很受感动,那时老师已经七十多岁,学生提出许多问题请问老师,问了三个小时,老师还是很从容、很有耐心的解答,这令人不得不佩服!这才晓得佛菩萨教导众生是不疲不倦。
. h1 }/ i0 N: ~! X" w* b: D! }# M
# G5 L; m) Z b' M0 ]而自学感到厌倦、退转,而不精进的,就更多了,何以会厌倦?学而没有得到真实利益;假如真得利益了,怎么会疲倦?所以,厌倦、退转的都是心太粗,目标浅显,得少为足,不肯深求。1 z7 R' ^6 o, C: |7 t3 }
; @5 C* c7 Q; U4 W2 V唐朝终南山的道宣律师学《四分律》,先后听了二十多遍,所以成为一代祖师。现在人听经听一遍就不想再听了,岂能成就!我在台中听李炳南老师讲《佛学十四讲》,总共听了十一遍,熟透了才真有味道!2 F+ q+ n& w# _6 h
) | n( G/ r/ p$ V
从前李老师在台中发心宣讲《华严经》,是由八个人启请的,我是其中一个。李老师讲经是一个星期讲一个小时,所以,一部《华严经》讲圆满,差不多要六、七十年,他那时已七、八十岁了,一定要活到一百五、六十岁才能讲完。这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自行化他要不疲不厌。(节录自《无量寿经菁华》02-12-42)
' J' [ Y% n! e+ A . Z1 q1 \3 l- `# J
二一、粗茶淡饭保平安. E5 F0 ^; a; @
: ~& B+ a" d9 V% S' [3 L; x
现前社会每个人生活压力非常沉重,心理压力、精神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压得真的是喘不过气来。这么沉重的压力,身体如何会健康?怎么会不出毛病?所以,身体常常感到不适,常常感觉有病痛,这是当然之理。只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的人,身体、精神毫无压力,他得轻安、轻松,他的生活随顺自然,当然健康长寿,健康长寿的秘诀就在此。2 {% T; H1 k' ~% Z- E
& f, C; |; R9 @$ l s8 b1 o诸位细想,人生在世能享受什么?充其量不过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还能有什么享受?你有钱,也不可能一天吃三十餐,所以真正需要的就是这么一点点。然后你有没有想到,你这一生为谁辛苦,为谁忙?真的是冤枉操了心!为何如此迷惑颠倒?为何不觉悟?而菩萨明了、觉悟,所以他不为自己,因为自己的生活太简单了。" o3 L$ I2 `7 f
, V2 V1 X7 z" d( \3 G记得有一次我在台北讲经,讲完之后坐计程车回去,计程车司机跟我发牢骚,说钱很难赚,生活很辛苦!4 ^" H9 L: z: o4 M6 m. K+ d9 f
3 S- Q* w( G& Y7 k L* L& J我问他:‘一家有几个人?’
1 ~9 ]/ f2 u* }7 b & X' Q5 B# Z' z/ R9 v- u
他说:‘三个人,夫妻两个、一个小孩。’* W7 A' r( d% d% x! B0 w
0 M% j+ v% |1 E, J! V9 [我就跟他讲:‘你在生活方面处处要跟别人争,你就活得很辛苦;你要是不跟人争,你就活得很快乐!’9 K+ F& E2 t. I Y# r
# s2 F+ d% S) D1 u
他说:‘为什么?’$ g: N M6 L& w
; r% t: _3 v8 f
我说:‘现在市场花样很多,日新月异,你要向它追求,当然很辛苦。你要是看破了,譬如你家里一个电冰箱好好保养使用,应当可用十年。不管它出什么新花样,都不理会,等冰箱用坏了,再去买一个。不要看到新样子来了,又要换一个,你不是天天在替它赚钱吗?一件衣服好好的穿,也能穿个十年、二十年,所以,你十年、二十年不要买衣服。家具选坚固的,中国古时候的家具,讲求要使用一百年,房子建筑,要使用三百年,因此,你的心是定的,不去追求,日子就好过了。
- v0 R5 M' B+ T; i
0 }( P% ^5 {2 V J8 @$ U0 J7 z他听了有一点觉悟,他说:‘对!法师,你讲的是有道理!’
- y& u% W( }: k 8 K; W0 M6 g' l% p) r
我说:‘你天天跟人家争,譬如衣服,人家穿这个花样,你穿的不时髦了,不敢穿出去,怕被人家笑话,你要追求时髦,你会累死,日子过得很辛苦。你要是为自己活,自己有主宰,清心寡欲,日子就很好过了。你开计程车,开一天赚的钱,一个星期就够用了。你一个月工作一个星期,有三个星期可以放假,多自在!’9 [# f+ N8 E" _
* l' `2 A1 b0 v; m人在享福,何必那么拚命?你到底为谁拚命?实在讲都是为了妄想分别执著,冤不冤枉!所以,谁会享福,谁懂得享福?佛菩萨、觉悟的人懂得,迷惑的人一天到晚在追求,那是可怜悯者,有福不知道享。
. i6 S, ~) A0 h' T" l
& S4 ~' O n- I5 i我记得过去还教过一些同修,他们工作的环境、收入都不错,我跟他说:‘你工作一年,能不能吃三年?’
: `2 f6 y9 }2 ^
8 }! ?$ X% F7 o) Y他说:‘差不多。’" M4 c* t8 i4 f& R
7 Y: u6 l+ ^: T
我说:‘好,你工作一年,三年休息不要工作,你的生活能过得去了,这三年就老实念佛。三年之后,钱用光了,你再去工作。’
" P$ T+ ?: c5 n% k4 B) W, B" ~: K 9 j" H9 g+ O4 F+ B) F j6 k1 c
他说:‘我怕找不到工作。’4 }. n( l. J$ @# K: {! ^
9 A& T8 j% u I7 N$ s1 b我说:‘你念佛三年,感应不可思议,佛菩萨一定给你安排很好的工作。你再去工作一年,大概就可以七年不要工作了。你能否相信?’
8 a) K& W8 _! \ s . v$ R4 V! d: \ g5 E8 m& M) A9 d+ b- ]
真正理解就相信了,才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粗茶淡饭保平安,平是平静,安是安稳,这其中有真正的自在幸福,真正是生智慧不生烦恼。
$ ^" i3 J& Y3 k9 [, C0 \! [
# c. W2 `3 D* G3 e我们要把时间、精力,用在找真的东西,真的东西是佛法,真的东西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灵性,这是真的永恒的,不会随身体、世界消灭。所以,真正聪明人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境界,决不是提升物欲的享受,提升物欲享受是往下坠落。提升灵性,提升智慧,提升境界,这个提升永无止尽,一直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成佛之后广度众生,众生无边,我愿无尽,这就对了,这完全契入佛菩萨的境界。(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 |; K( O9 R3 L 3 n* V: j' P5 F: k3 N$ _
二二、跟方东美先生学习
. l( H' u, A: j5 R+ b, F8 _* y ( i* o+ V/ f3 H
早年,我因为有工作要上班,所以时常想利用公余的时间到台大去听方东美先生的课。方先生每星期在学校上课,我那时找他,目的只想在学校里旁听他的课程。我跟他认识是自己写信求见,我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他看,向他老人家请教。一个星期之后他回信了,约我到他家见面,面谈其实就是考试。. a8 _7 f1 ?4 Y- C5 a# Y/ ^
+ w, |: { Y3 X/ e
面试的结果,他跟我说:‘你不需要到学校去听课。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是到学校去听课,你一定很失望。’我听了他这几句话,确实很难过,如凉水浇头,满腔的希望突然都没了。过了几分钟,他老人家又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日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的课。’这是我作梦都不敢想的!
2 s0 C3 M4 F. o
1 H0 X R" e, W6 S在台湾,他用这种方式来教学,大概在那时只有我一人,没有第二个。以后他的学生很多,听到老师教这样一个学生,特别对我另眼相看。我问:‘为什么?’他们说:‘方先生的眼光很高,单独教你,那不是简单事情!’学佛很久之后才明了,原来我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老师非常珍惜,所以不让我到学校去旁听,就是怕我到学校认识很多老师,认识很多同学,会听到很多东西,心就杂乱了。特别教导就是防止污染,这是他用心良苦。当时我们体会不到,学佛之后才了解,这是师承。(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0 D* Q6 A8 F* M4 f
3 t0 W( H1 f' i" r8 D+ ~4 U* O, Z& t二三、以身作则* [2 _6 ]# H1 ?! `1 q5 \- T
' P& V/ p& O6 G8 n- x早年我在台湾的时候,曾经有一位中学教师告诉我,他的大女儿念小学五年级时,有一天从书店买了一本书,回家去教训她的父母说:‘你看看这一条你犯了,那一条你也犯了。’令父母非常难堪。我说:‘你是做老师的,你首先不能犯过,学生才不会指责你。你自己言行不一致,不但学生会指责,连女儿都指责,你如何应付?’他听了非常感慨!
0 k8 A/ F4 k; G
3 l5 ]9 w( ^' F* r# o现前社会,这种风气愈来愈盛,许多人对于儿女的教学都无可奈何,这是社会的危机,灾难的萌芽。因此,教育儿童是世界和平、安定、幸福的基础,我们要格外重视。所以,学佛的同修必须以身作则,从‘善护口业’做起,决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纵然处处吃亏也没有关系,因为‘吃亏是福’。你在吃亏、忍让里,修忍辱波罗蜜,修禅定波罗蜜,修般若波罗蜜,才能修成功。唯有能忍,随顺佛菩萨教诲,断恶修善,纵然现前你的儿女、学生不听话,时间久了,他会省悟,想想从前老师、父母的教诲,对自己有真实利益。(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 r5 y5 @0 \ T, j8 f- u2 W8 x, N! w
K6 b$ R2 L9 G6 `4 p( U二四、澳洲土著是真人
9 D q0 G1 `1 N8 z/ Z- @6 r
* f9 j. L }% A# C澳洲的土著说他们是真人,说我们被物质文明污染了心性、体能,他们的心清净,生活多么自在!他们每天过什么日子?他们没有家,到处去游玩。澳洲政府给他们建筑一些房屋,他们把房屋做为仓库。他们睡在野外,风吹雨打也没事,不生病。我们过著物质文明的生活,把我们本有的体能破坏了,禁不起风吹雨打。他们完全随顺大自然,他们到世间来是消业的,是来受报的,所以他们的灵性很高,能预知很多事情。这是什么原因?禅定、心定、心清净,定能突破许多空间维次,所以能预知许多事情,这是本能。为何我们不能预知?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的本能障碍了。(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 f( X$ G3 k P( D. r* v @4 }/ u
+ @- ?1 l' a! \2 n! X3 ?0 m' E, y二五、阿阇世王忏悔往生
6 \1 _0 B7 e9 P ! ]+ z& P6 f4 l# |% E
有恐惧心、有害怕的心、有悔过的心,就有救了。佛法大慈大悲,回头是岸,一回头就得救。我们读《观无量寿佛经》,知道阿阇世王杀父亲、害母亲、夺取王位,跟提婆达多联合破坏僧团,五逆罪中的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统统犯了,决定堕阿鼻地狱。而佛在《阿阇世王经》中说,他在临终时才忏悔,真正悔过,以此忏悔心念佛求生净土,他真的往生了,而且是上品中生。往生有两种方式,一是平常积功累德、老实念佛往生的;一是临终忏悔往生的。忏悔往生之品位,视忏悔心、忏悔的力量。所以,一个人造作极重的罪业,到临终真正忏悔,还是能往生,还是能得度。什么道理?‘万法唯心’,正是《华严经》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因此,我们对造作极重罪业之人,也不可轻慢,也必须礼敬,即是此意。(节录自《大乘无量寿经》02-34-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