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课,中午十二点半到一点,是他固定的休息时间。时间一到他会下课,然后自己躲到一个小屋里,掏出一个不锈钢保温瓶,里面的咖啡还是热的,倒进杯子(就是保温瓶盖),然后再掏出一个Ziploc的袋子,里面有他自己事先准备的三明治。他也不找微波炉,反正拿出来就默默地吃。那个时候,国内适合洋人口味的食品似乎还不多。不知道平时他都吃啥,真够难为他了。+ j. W( D. x- C. }7 i P
j9 i, g% x {虽然培训中心给他拟定了教材,可他实际并不怎么用,而是更愿意用他从澳大利亚带来的报纸上的文章来教学。这一点有点象某位朋友提过的Norquest的老师芭芭拉。用报纸教学,学员能掌握很多第一手新鲜的素材,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 9 A5 r1 C7 `% |1 U% g6 F( h( K R$ m' @6 Z% Z9 I" b! N7 f( X# K: K
我当时的英文水平,已经可以在这一类的几乎所有的英文培训班里垄断课堂了,只是我不愿意那样做,因为大家都交了钱,如果别人没有说话的机会,那太不公平。而且几个月前我刚去过澳大利亚,对那里的地理、民俗什么的多少有些了解,于是乎Howard好像发现了一个知音,和我有比较多的共同语言。# W" O# P' R6 u$ ^0 I
! v. _: ^1 G K2 T
从他讲课,看得出来,他是下了功夫的。学员们学习劲头也很足。 ^2 m0 T4 p! J' u& N. i. V# `1 U
$ _! J& V l2 A0 a有那么一天,他领来一个中国女子,说这就是他的未婚妻。虽然算不上很漂亮,却也眉清目秀很耐看。大家都很欣喜,纷纷祝福他们。上完了课,他跟大家说,再过俩星期,他们要到抚顺新娘子那里举行酒宴,他问大家对来宾说些什么好。( G) P8 h+ K" N M+ V5 D
2 B& }9 `4 {3 r6 X% t4 D+ g- X0 }$ I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由一个人记录,整理了不少套话。他一看这么多,觉得有点头大,问有没有简单些的。我告诉他,最简单的,就是“吃好喝好”,再复杂点,就是“大家吃好喝好”,“各位来宾,大家吃好喝好”。7 h3 b. I/ v" H+ N" I
8 r- X9 \+ s" w+ E" `! H
后来再上课,课间去厕所,还听他在那里念叨,“吃好喝好”,“吃好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