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7 ]0 D) H, U9 X* f
在释迦摩尼佛驻世时,一位年轻人来皈依,意欲出家。+ w- q& X f5 ^# y# ]
3 ~3 t+ R9 ]0 ]3 F! a年轻人名叫摩头罗瑟质。出家未久,就获得应真,立刻修得阿罗汉果位,当出外乞讨之时,几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 k* h+ W/ p% z. G4 I) P5 |3 ]( L% w: T
9 d) O+ A! H7 T# W4 U, j/ j7 v3 u有位佛的弟子叫阿难,非常疑惑的问佛陀,摩头罗瑟质为甚么有这么好的、这么奇特的因缘。 4 O) y5 f, N5 V; C! q8 B7 n
/ v, J; W# Q% W2 O9 v" z「你还记得,很久以前,有一位因为没有子息而发愁的婆罗门,名字叫师质,他请我们吃饭的事吗?」 3 J: M* I& S8 q5 |9 c' M) k
K) U9 {5 s& a$ ~: t3 s: f4 @5 R「记得。」
6 b! L n9 l2 C$ V5 Y$ x, F H$ _$ D1 s
「吃饭后,在经过水泽时,看其中有泉水,甚是清美,我们在那儿休息;有个猕猴向你索取饮食用的钵,意欲供养而你怕那钵给它摔破,不肯给,那件事,还记得吗?」
5 g0 p1 f# O& ^
' W7 j" ^2 R6 ^$ S「记得,师父叫我给它,它拿钵去后就回,还供养佛陀蜂蜜。」
4 O+ ^! k4 a$ @2 n8 q% ?; Y. \5 ?+ a# \4 S! D9 v" R- i! V3 m9 u
「对,摩头罗瑟质就是那个猴子。那个猴子在过去世,已经修的非常好了。当时的它,见到佛时,欢喜施蜜,就因为那个缘份,出生于师质家中。而且摩头罗瑟质生来就姿貌端正,出家学道,快速成就而无漏。」
1 z1 Y6 v% _0 B/ o0 h: b& ^! |3 E9 u0 r
「那,既然过去的时间,他已修得很好了,又因为什么缘故,生成了猕猴呢?」佛陀讲了那个因缘......
0 B0 b c+ Z/ J6 k. R6 Q0 N8 o( f" n; }1 j* m; [
原来,在很久之前迦叶佛之时的那一世,摩头罗瑟质做小比丘和尚,因为讥笑一位沙门走过沟渠的样子像个猕猴,以后五百世都生做猕猴。因为当猕猴那一世之前的几世,有缘出家且能持禁受戒。由于这种好因缘,于佛驻世的现在这世,能得见佛,才得以尽除诸苦,沐浴清化。 / F' {! `: d6 Y' }
[4 T7 v0 |$ }" }" g. C7 N/ U* y
人,能得见觉者当然是很好的机缘。有些宗教说,六道轮回中,有时会生成了动物,有时会得了人身。只有在有人身的那一世才能听闻佛法以及修佛法;于是有这种说法:「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3 }, u. Y$ G; |+ Y. U
2 l/ k; ^ n! |% |8 T有人身而无佛法可修、有佛法可修而无人身、无人身也无佛法可修都是无缘,而恰好是人身之世,得闻佛法,那当然是太好太好的机缘了。又,如果在得闻佛法之时,又非常欢喜的去修持佛法,该是多么好啊。* P9 B) G7 O9 U7 W% G9 ]
0 q% L; P2 u1 M释迦摩尼又解释说:当那时候,小比丘所讥笑的沙门,其实也不是个小来头的。小和尚说完讥笑之语,后悔莫及,虽然忏悔、悔过也已来不及,而做了那么多世猕猴。
# D+ ]) `. i: b: b( C: g2 m7 ~0 O
8 [% L; t" j6 F0 D5 ^释迦摩尼说完这个故事,做了个结论,因为那个小比丘他能悔过,才没有堕入地狱,而在最后一次当猕猴那世,能见到觉者。才有释迦摩尼说的「今得见我,沐浴清化,得尽诸苦」。解脱了当猕猴的苦。 ' j1 b* R n% Q$ u, f ?6 d
' s& ]9 _0 ^) }4 c% T" @+ M6 c原来,人能得见觉者是莫大之福;原来,人说过、做过的事情,都是有记录的,而且会有回报的。修得愈好,愈不能放肆。 9 R/ x# `6 X# B E7 a! V* }- M
% Q4 w' c" ~" c我们为什么这样说话、那样做事?不都本是我们心中所想的吗?心中想什么就说什么,心中想什么就做什么,怪不得所有的修炼人都被要求修口。
0 H% C! l% N# H, v- x" E) ?
% r/ _. J; @* s, ]现在,很多的人,都以为「心直口快」是美德,读了佛经中的这个故事,您认为呢?
5 J* I% c6 a+ |/ [+ J
: a/ ?' n% e1 Y7 k(出自佛经《师质子摩头罗世质品第四十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