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  鸡蛋( 0)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完美呈现给观众,期间出现的许多新科技新创意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烟花大脚印”是如何实现的?舞蹈演员是如何用身体在纸上绘出美妙的水墨画的?李宁怎么能侧着身体跑?……看完开幕式,想必您心中平添了许多问题。为此,我们请了一些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作者,集体写作了一个奥运开幕式大揭秘专辑,相当全面细致,逐条为您解答开幕式中的谜团。
! z4 \4 ~+ K# n' B( s
i8 e2 ?1 A% m1 ^: Z% P 
6 m& [: G* e" V1 o* X. o$ x7 _# D [$ R
什么是缶
+ E6 C$ Y$ K6 x5 Z. H5 R. d
# M, K# `$ ^ m5 U+ v. q. K; W4 R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了一种类似罐子的奇怪乐器,它的名字叫做缶。可是你知道,在古代,它主要是一种大型容器,用来盛置液体,如酒或水,所以制造得高大壮硕、纹饰简单。但缶怎么会从容器变成乐器的呢?这和器物功能的延伸有关。从先秦时期开始,人们唱歌时喜欢敲击缶来打节拍大型的陶器敲打起来声音粗犷有力,久而久之,“击缶而歌”就代表了一种朴实的歌唱方法。但是考古并没有发现作为专门乐器的缶,缶也不和一些常见的乐器钟、鼓一起出土。由此可知,缶的基本功能还是容器。
& c% `& g4 C6 K* P b( k9 R( P3 D+ [0 l7 K
缶阵如何实现频闪发光?2 x* { I$ `: s$ W) a' `
* @$ O. ^& L v7 T% E$ s 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排山倒海、气贯长虹的“击缶而歌表演,叫人为之一振。缶作为一种古代乐器,是如何在2008名壮汉的手下发光并组成频闪的画面的呢?其实,这一切的实现都与LED密不可分。
& D% X R5 y8 N5 x/ |
$ X+ Q$ v* ~2 D/ D3 y5 p, p' C( b % `2 Y% G) ^" n$ y1 q+ N% G
4 q: ]3 d5 k& t
29个“烟花脚印”是如何制作的?: r/ C* U. I. j4 ~) ~7 c
9 N& z& h6 };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巨大的“烟花脚印”,以精确的步伐,从永定门、前门、TAM、故宫、鼓楼这条北京的中轴线一路走向“鸟巢”,象征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本次奥运会开幕式的这些“脚印”烟花,从发射到点火采用的都是新技术,保证了“脚印”的效果。* \& S: K( \( m$ L( l# E
" K( m3 i* h! `( r9 S
在发射上,采用的是“膛压发射技术”。这种发射技术不用火药,而是用压缩空气代替。通过调节压力的强弱,就可以控制烟花发射的精确高度。与过去的火药发射相比,精确度提高不少。
$ m$ s0 N% r( V/ n) ]" v/ V9 {; i
( X$ y6 ]' y, M8 Y& T ]" W- T 这些“脚印”烟花弹,也不是靠普通的引线点燃,而是通过电子打火装置引燃的。6 e Y5 O6 [# g2 t7 R) o: V* ?
( x2 O# K7 Q" Y" v7 b* L0 J $ s3 T) | [0 r2 f
( [! C7 |0 q* b. R9 d6 i$ i
揭秘开幕式的灯光投影控制系统?
" W' {0 X9 l j' N- Z! v% J; u* @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典中,五彩斑斓如梦如幻的灯光无疑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尤其是最后点火仪式中,李宁在一条灯光打出的虚拟卷轴跑道上“飞”过的情形,让人叹为观止。这一切,都赖于灯光投影控制系统发挥的重要作用。9 V/ ]* N- k7 C7 ^
; C4 Q8 B7 k' D6 X. G! g& Q 灯光投影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有电脑灯、激光灯、投影仪、控制台等,将这些都组合起来才能取得上文提到的绚丽的舞台光影效果。本次开幕式大量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灯具设备(配备了各种电脑灯具近3000台),所有的灯具都靠电脑控制。
% t M3 W. w4 ]9 T# L% X8 u" D' h1 {
" F9 \& N4 Z8 X) L8 z1 j 
0 r* ^+ |: C$ R' t+ S u4 f8 b9 m# M A
梦幻五环如何发光?5 h' v8 H: ~" o2 M6 N2 h6 I9 k
9 c2 X9 I# B9 i. f4 _' `: n
焰火渐渐熄灭,却在地上聚集出了一个奥运五环的标志。这个标志像是吸引了附近的火星,越来越亮,后来更是缓缓升上了半空——奥运开幕式上的这段表演几乎只能用“梦幻”来形容。那么,这个“梦幻五环”是如何发光的呢?其实,这个五环标志是由分布在一张长方形网上的LED灯组成的。/ ~7 S8 Q+ F# Q* p; ^2 T
/ \% r6 }1 w. |' d 为什么无风时国旗也能飘起来?
X% g d, s" h3 o! J) ^. Q" w/ j1 D+ l, }0 J8 ]& r. o2 T- G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这样一幕:在闷热无雨的天气下,奥运会开幕式上升起的那面国旗却在迎风招展。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些“无风自动”的国旗,秘密在旗杆上。早在1985年,家住湖南的刘青申请了一项名为“吹风式旗杆”的专利。这项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旗杆,由旗帜、空心旗杆、基座、吹风机等部件组成,吹风机向空心旗杆中排出空气,使空气沿空心旗杆内部管道上升到旗帜悬挂位置,并从旗杆顶部一段的竖直的两排小孔中高速排出,从而吹动旗帜飘扬。0 T% w. F% f7 A3 ^' J/ V! t
; X8 ~( v* U2 T; L- i0 ] % O% o9 K- s( U) |% V$ y; \
/ v: a! g2 C: H0 K7 W7 @: f
巨型画卷是如何转动的?
- q7 C: h( c# m2 L/ v( H j+ q5 k2 Z; r/ T' v/ d" \, }6 C3 C& \
在本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场地中央的那个巨大画卷了。两个长达22米的画轴缓缓拉开,露出一块长147米宽22米的巨大画纸,画纸上不停变换出波澜壮阔的图画。这是怎么实现的呢?实际上,这一大幅画纸不是真的纸,而是由四块大型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屏幕组成超大液晶显示器。所有的画面都是通过不同颜色LED的亮起或熄灭来实现的。而画轴也没有真的转动。它们是从场地中央平移到场地边缘的,就像是推拉窗一样。画轴的轴面上装有扫描频率达600赫兹以上的液晶条,转动的效果是通过图像显示来实现的+ \! ?, N! g# ?2 I: Z
' H7 s/ P: W6 T9 z$ c: J5 L; B 
0 R z2 m5 h; W; X+ C' W+ l
1 p$ A$ Y6 S$ a" }8 E5 B& \, S( c 舞者如何绘出水墨画
* z9 c- I7 B( c$ x9 }
$ Z" y1 v2 ]; Q/ A( F" j 在本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舞者作画的表演令人难忘:画轴缓缓打开,几位黑衣舞者,时而表演舒展的舞蹈,时而匍匐在画纸上,勾勒出一幅水墨写意。“舞蹈演员以身体为笔作画”,这神奇的一幕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作画的奥秘就在舞蹈演员的右手上。眼力不错的观众也许会发现,演员的右手上缠戴了一个类似手套的黑色玩意——特制的墨就藏在里面。
! t8 o3 \6 o( c$ p% B
" w, O$ _. P( Y( d; F/ w4 R 
9 E0 `3 V& \8 o& I7 ~# R8 D8 y5 {9 S( T% m
活体字模演员如何用身体造字?
) j3 [8 D* G# Z" p: z6 d; O
|2 l* r' h3 D6 Z 活体字模是本届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大受欢迎的一个节目。896块字模相继变化出古体和现代汉语的“和”字,以及水波纹、长城、山桃花等造型,气势恢弘又充满创意。896个字模演员如何自如地操控重达18公斤的字模?如何能统一行动,做出预期的效果?你知道吗?在时长6分45秒的表演中,单个演员需要升降字模数百次,快的时候,演员要在2秒钟内完成3次升降。为了整齐划一,所有的演员都是1.7米左右的小个子年轻人。( r0 H, s, X4 L4 _8 B5 ^. ^- A
; d3 u; p1 d Y% J, F8 ~4 z5 E

1 r7 L6 k1 }$ S v) q0 p' ^7 y# r( [. h3 L7 E& p. e( q
壮丽的牡丹烟花是如何实现的?
! g; L% z& ]: C+ d$ _, o2 q* J! k9 J& g. M6 l& z! B
烟花燃放是本届奥运开幕式的一大亮点,不管是规模、效果,还是科技水平都堪称世界顶级。鸟巢场馆燃放的牡丹烟花便是其中一个高潮。与春节期间老百姓使用的普通烟花相比,牡丹烟花有许多独特之处:规模更大更漂亮,却更环保,还更安全。7 Y+ N5 {; w X: X, {
8 K2 K0 M2 H0 b+ V
' r+ i/ X u$ L* `' R) t& M
( |& e/ u! u0 w: g8 C I 揭秘鸟巢防火衣?6 p. X4 r; S J+ P
& ]- f* v7 F% B! Y' [) W8 Y( s4 C
奥运鸟巢主会场主体建筑结构系钢架组成,主办方必须在大量使用烟花爆竹的情况下,保证鸟巢的钢架结构不受损害,不影响鸟巢的使用寿命及维护成本,这些全靠了一张防火衣。为鸟巢专门设计的防火衣是利用空气隔热层的原理。鸟巢的防火衣,其实是以主火炬为圆心,在30米半径的范围内,把有钢结构的外立面上,覆上一层3毫米厚的隔热钢板。. K# o1 _$ n% v# W- _$ B- j
2 }5 @4 E8 g9 e# |! E0 H5 L

: I: k- K' J# P" G4 _9 v! j# u6 s& t* r3 i2 P9 \* N7 \
太极方阵为何如此有序?
4 g6 ?( |0 x6 h; ?6 f
1 }5 r% ]+ c8 q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太极方阵是一个亮点。其实,本次开幕式表演的太极拳套路非常特别,并非国家体委公布的任何一个标准太极拳套路动作或自选套路动作。该套路是塔沟武校为了配合奥运开幕式的主题而创制的全新表演套路。从理论上来说,这个套路是以太极拳动作为主体,揉合了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南拳的动作要领而来的。( |4 f$ j: Y4 V6 |. j8 P) C% K& j7 f
5 ?! U' l2 }( d) O: n- `3 r ( ?8 y5 \ {: m) Z$ r
7 p6 S& F9 n) ?0 P! Z “地球奔跑”是如何实现的?5 C" j0 u" }1 z: \0 [
& U3 H n: W- F2 T$ K4 B0 T “地球奔跑”被许多人视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压轴大戏。人们在激动之余,也不由得好奇,鸟巢地下是如何藏下这么大一颗“蛋”的?其实,“地球”藏在地坑中时并不是一个圆滚滚的球。在地下时,“地球”是一个直径18米的圆盘。这个圆盘有9层,每一层的主要结构都是一个钢圈,从上往下数第五个钢圈最大、第四个和第六个钢圈次之,以此类推。; X4 C7 V% w7 X
" i9 i5 h3 E g: G+ j7 E, Q
# b0 t9 X& \" x9 x! ?% I
$ ~8 p1 U1 V0 T. C
主火炬为何要进行风洞试验?+ S4 Q, l" ?, v% S
9 @* Z" R) ~, b0 H8 ` 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外形像是一个动听的音符,就是这个形状,让看似简单的工程却变得困难异常。甚至不得不动用航天科技,将火炬带进风洞进行试验,来确保主火炬的万无一失。那么,主火炬为何要进行风洞试验呢?这还要从主火炬的造型与位置说起。本次位于鸟巢上的主火炬跟以往看到的碗装火炬盆有着天壤之别,碗装火炬盆通常技术门槛低,对工程要求小。但是这次的火炬塔从高处看仿佛一个跳动的音符,如同一个部分打开的卷轴,总重量三十多吨,为工程增加了许多难度。/ _2 v* b/ \0 H+ L: {7 P
5 l P3 P; ?. q" o* h 李宁是如何在空中奔跑的?
6 O9 M: R5 i) Z2 x5 Y5 u& X) ~+ x7 K9 Z
“体操王子”李宁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后一位火炬手。他绕着鸟巢跑了一圈,最后点燃了主火炬。比较特别的是,他并不是在地面跑步,而是踩着鸟巢顶部一圈大型投影屏大步奔跑,身体与地面平行而非垂直。这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这全靠了维亚的功劳,也就是吊钢丝。
$ f. C( q2 t/ P7 z( k, ]) u' b% R. @
/ I! e2 t9 {( W) H' N$ }
* m. V+ c+ {2 d8 ]" G* v3 \3 w2 e
奥运主火炬是如何安全燃烧的?
, H }/ Q) E4 Z1 ~# P4 ?2 J8 j2 U# R1 I: C6 X# O
主火炬要确保在雷雨等极端天气下也能正常燃烧;为了达到开幕式要求的美观效果,火焰的燃烧要饱满飘逸;此外,火焰中心温度达摄氏1200多度,要确保燃烧时不对鸟巢场馆造成威胁。主火炬由火炬头、输气管线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为了应对可能的极端天气,主火炬与其他所有的奥运火炬一样具备强大的抗风雨能力。 |
|